杨娇:丈夫当上台湾首富,50岁的她却带3千元赴美打工,分居至死
杨娇:丈夫当上台湾首富,50岁的她却带3千元赴美打工,分居至死
1975年,50岁的杨娇拿出自己所有的私房钱换成3千美元现金,带着年仅9岁的小儿子王文祥乘上了前往美国的飞机。
这个土生土长的台湾女人文化程度并不高、更没学过英文,而且,她丈夫已坐拥百亿身家、是公认的台湾首富,如果肯留在台湾,她仍是众人仰望的台塑老板王永庆太太,出入均有保姆、司机簇拥。
王永庆与杨娇
而杨娇却根本无心留恋这块生她养她的岛屿,为了远离王永庆,她分文未讨要,只带着自己多年积蓄的一点私房钱,远赴异邦,过着一切重头开始的艰苦生活,她这一走就是30多年,直到王永庆去世后,杨娇才返回台湾治病。
这个温柔而倔强的女人从一开始爱的就不是王永庆的财富,在王永庆几次来美国请求她回台湾时,杨娇坚定地回答道:“台湾对我来说太挤了,会成为别人的负担。”
虽然性格温顺忍耐,杨娇也有自己的底线。
而对这个视财富如敝屣的女人,王永庆既无奈又敬佩,只能眼睁睁看着她离开了自己,从此天各一方。
1、为报恩嫁给自己的老板,与王永庆发妻成为至交
杨娇是台北土城人,1925年,她出生于一个贫困多子女的农家,很小的时候就被送到邻村廖家当养女,曾改名“廖娇”,直到晚年才改回本名,她的养父母家里也不富裕,12岁那年,她养父患上一场大病,从此家中无人种田,杨娇不得不出来为人帮佣。
杨娇做事麻利、善于观察,她做过很多杂事,从织布到卖鱼、挑木炭、到亲戚家去当月嫂,后来还去了一个有钱人家打工,在那里做饭、记账,给年龄相仿的有钱人家小姐当保姆,每当听到小姐们弹钢琴时,她一边听、一边羡慕不已,那家的夫人很喜欢她,曾对这个言语不多的女佣说:“你长相好,做事又很拼,有一天,你会有自己的钢琴,甚至过得更好。”
后来,杨娇进了王永庆的米店里当女工,老板王永庆比她年长8岁,却已经是个相当成功的商人,王永庆15岁时前往嘉义米店当学徒,一年后,为了改变家中代代贫困的处境,他辞了工,向父亲王长庚借200元创业,自己开起了米店。
他先是背着米挨家挨户上门推销,不久又带两个弟弟亲自上阵、挑出米中的糠皮与土块,让自家的米质比别的店强出一截,把同一种米卖出三种价格,靠着不断进取的经营意识,短短几年时间,王永庆就把生意做大了,1942年,他用卖米10年攒下的积蓄在新店老家购买了50亩土地,让原本穷困潦倒的家境得到极大改善。
王永庆与杨娇
也就在这个时候,王永庆向19岁的杨娇开口求婚了。
当时,杨娇的养父全家都患了疟疾,看到家人们病情发展得越来越严重,杨娇深感束手无策,王永庆听说此事后,不但请来熟悉的医生为杨娇一家人上门诊治,还出钱出力相助,整天到杨家问寒问暖,最终救回了杨娇全家一命。
面对救父恩人的求婚,19岁的杨娇无法拒绝,可是,就在她答应婚事后不久,王永庆吞吞吐吐地告诉她:他在新店老家已经娶过原配郭月兰,郭月兰是一个中医的女儿,两人奉父母之命成亲多年,一直没有生育。
单纯的杨娇就这样走入了感情困境,成为王永庆当时婚姻中的第三者,她并不想伤害郭月兰,一度想要离开对她长期隐瞒婚姻状况的王永庆,可王永庆坚决不肯放手,对她表现得十分温存体贴,令她深为依恋,王永庆还向她承诺说,会很快回新店和郭月兰离婚,并分一半家产给原配作为补偿,然后光明正大地把杨娇娶回家。
可是,王永庆回家提出离婚后,郭月兰整天以泪洗面,其父王长庚也坚决不同意把郭月兰送走,儿子的婚事是王长庚亲自定的,郭月兰14岁来到王家,勤劳操持家事、孝顺公婆,除了没生孩子外,实在挑不出缺点。
最终,杨娇还是不明不白地嫁给了王永庆,当了二房太太,进了王家的门后,原配郭月兰对她十分排斥,动不动就呵斥、谩骂,而性格温顺的杨娇很少顶嘴,总是默默承受,甚至,在内心深处,她还很同情郭月兰的境遇,认为对郭月兰来说,“丈夫有别的女人,膝下又没有儿女”,是非常痛苦的事。
对婚前的这段经历,杨娇很少对旁人提起,直到王永庆去世后,她才在追思礼拜中说出了往事,并在女儿王雪红的帮助下出版了《王杨娇纪念别册》一书,澄清了真相:是王永庆当初隐瞒婚史向她求婚、才让她受尽了大房郭月兰的谩骂,而为了报答王永庆的救父之恩,杨娇担起了骂名,委屈地成为了王永庆二房太太,为王家生儿育女。
1960年,王永庆与家人,后排右二郭月兰、中排右一杨娇
婚后,杨娇陆续生下了大女儿王贵云、二女儿王雪龄,当时,王永庆的生意蒸蒸日上,杨娇对丈夫十分仰慕,认为王永庆“顾家、孝顺又体贴”,觉得王永庆虽然读书不多,但思想总是走在时代前面,处处体现出精明能干,是个值得托付终身的男人。
结束米店生意后,王永庆在台北做木材生意又赚了五千万台币,杨娇一直记得丈夫赚钱后曾买了辆大吉普很风光,还特地开车载她回娘家看望家人,让她倍感幸福。
为了回报丈夫,除了抚养几个孩子,杨娇还在家中任劳任怨地干活,想助丈夫一臂之力。
当时王永庆刚做木材生意,为了节约开支,家里每天都有几十个工人吃饭,全靠郭月兰和杨娇二人做饭,杨娇每天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买菜、烧饭,张罗三四桌菜,她大女儿王贵云还记得那时候家里没有冰箱,母亲一天要跑三四趟菜市场,拖回来一包又一包的菜。回忆那时的生活,杨娇说:“他(王永庆)拼,我也很拼。”
在共同操持家务的过程中,郭月兰渐渐对杨娇有了更深的了解,看出杨娇是个和自己一样勤劳忠厚的传统女子。
正当杨娇以为日子越过越好时,她却深深体会到了郭月兰从前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