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江姐》为何成现代戏经典?
潮剧《江姐》为何成现代戏经典?
潮剧《江姐》是全国最早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地方戏,1963年首演,1977年重排并借助电台录音,成为家喻户晓的经典现代戏。其中《江姐上山》选场,还成为戏校教学剧目。
姚璇秋饰江姐
《江姐》剧照,姚璇秋饰江姐,谢素贞饰双枪老太婆,1977年拍摄
张怡凰饰江姐
郑舜英饰江姐
领先:首演《红岩》第一个地方戏
1963年初,广东潮剧院的部分人员赴广州,进行全封闭式改编创作潮剧《江姐》,10月首演。编剧郑文风、王菲、谢吟,作曲陈华、张伯杰、杨广泉,导演吴峰、麦飞。
该剧讲述1949年初,解放战争胜利在望,区委书记江姐(江雪琴)受命赴川北开展工作,途中惊悉丈夫彭松涛牺牲,仍强忍悲愤步上征程。后因甫志高叛变出卖,致江姐被捕。在重庆解放前夕,江姐英勇就义。结合潮剧的表演特色,该剧将属于过渡场次的第二场《古城风云》,作为江姐近乎独角戏的重点场,并和第三场会双枪老太婆《双英会》融为一体,成为两代女英雄相互映照的感人场次。这两场戏经常单独演出,称为《江姐上山》。剧中有女特务郑碧丹,这一角色为潮剧独有,改编自小说里的男特务郑克昌。
《江姐》由姚璇秋、陈丽华饰江姐,谢素贞饰双枪老太婆,杨烈明饰华为,黄瑞英饰孙明霞;反面角色由郭石梅饰徐鹏飞,黄清城饰甫志高,萧南英饰郑碧丹,蔡锦坤饰朱介,李有存饰王思统。姚璇秋对塑造江姐角色,有如下回忆:“剧团曾请一位中学教师,逐集来讲《红岩》的故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我在上海治病期间,看了话剧《江姐》,当时歌剧还未上演,我后来都有借鉴。演员如果多演这样的戏,理解江姐对党忠诚,对解放事业忠诚,对自身素质应该是有启发。”
潮剧《江姐》的首演,时间比空政歌舞团的同名歌剧略早,剧中并没有像歌剧一样有《红梅赞》主题曲。同一时期,广东潮剧院青年剧团、农村演出队,潮阳元华潮剧团等均演出《江姐上山》选场。其中,青年剧团由范泽华、陈瑜饰江姐,朱楚珍饰双枪老太婆。
复排:借助广播家喻户晓
1977年,汕头地区青年实验潮剧团演出《江姐》。编剧郑文风、王菲、谢吟、何苦,作曲陈华、张伯杰、杨广泉、陈华生、陈登谋,导演吴峰。该本删去女特务郑碧丹,增加徐鹏飞的戏份,后者使江姐和他的正反交锋更加强烈。
《江姐》名曲荟萃。陈华的重六、活五真挚感人,由其作曲的《革命重担我承担》《满怀热血荡激情》,堪称现代戏登峰造极的杰作。杨广泉的轻六清新明丽,由其作曲的《盼亲人》,既不失革命豪情,又富有浪漫气息,成为该剧流传最广的唱段。陈登谋参加了全剧唱腔音乐的整理加工,并修改了第五、第六、第七场的唱腔。由他作曲的《蝼蚁尚知有贪生求存》《绣红旗》唱段,成为“登谋曲”代表作。
1978年3月,汕头电台在潮州浮洋戏院为《江姐》全剧录音。《江姐》电台版历经近半个世纪的传播,成为潮剧现代戏知名度最高的录音之一。司鼓周松发,统领卓越,既带动乐队,又启发演员。姚璇秋饰演的江姐刻画出神入化,是其中年的巅峰作品。谢素贞饰演的双枪老太婆神形兼备,是潮剧革命母亲的经典形象。曾馥饰演的孙明霞,在码头和姚璇秋饰演的江姐演对手戏时,唱念到位,可谓名家新秀竞相争艳。重排《江姐》,姚璇秋既是主演,同时也自觉承担起培养新人的职责。吴玲儿、许伟民、曾馥等就是在这个时期成长起来的,其中许伟民还曾担任江姐的二线演员。徐鹏飞扮演者方展荣,是由姚璇秋选定的(起初剧团安排方展荣饰演甫志高)。方展荣在名丑郭石梅的传授下,自己又熟读《红岩》,出色地塑造了徐鹏飞的形象。此后潮剧院二团继续演出《江姐》,改由李小虹饰江姐,钟怡坤饰双枪老太婆。
传承:影音传播名剧风采
汕头戏曲学校从1964年开始,就演出《江姐》。1977年1月,戏校在人民戏院(即大观园戏院)演出《江姐上山》,由学生林洁饰江姐,陈仰平饰华为,苏慕莉饰双枪老太婆,杨小琳饰小云,留下了实况录音,所采用的是1964年的剧本。
1983年前后,广东潮剧院一团演出《江姐上山》,由姚璇秋饰江姐,林乐宁饰华为,谢素贞饰双枪老太婆。司鼓周松发,领奏黄壮茂,均为一流乐师,弦鼓实力相当,乐队处在顶峰状态,音乐烘托一时无两。1999年,姚璇秋在从艺50周年晚会上,再度和谢素贞合演《江姐》选段并留下录像。同年,汕头老干局重阳潮剧团演出《江姐上山》并录像。由陈瑜饰江姐,谢素贞饰双枪老太婆,陈两坤饰华为,马婵卿饰小云。陈瑜当时已61岁,但声情到位,唱腔感人。
2001年9月,广东潮剧院二团重排《江姐》并录像。导演方展荣,由林碧芳饰江姐(由姚璇秋亲自传授),邱秀如饰双枪老太婆,佘育林饰华为,方展荣饰徐鹏飞,曾惠刚饰甫志高。
2006年在广州举办的“春满花城”晚会上,童星黄晓佳表演了《江姐上山》选段,唱腔婉转,台步出色。2011年前后,广东潮剧院一团重排《江姐》,由张怡凰、翁松梅、林外贸、林武燕、黄映伟等演出。
并蒂:潮州潮剧团移植歌剧
1965年7月,潮安潮剧团移植同名歌剧演出《江姐》。该本融入歌剧旋律,并有《红梅赞》主题曲。剧本移植饶宗轼、柯静呆、东人(陈俊粦),作曲饶宗轼、陈鹏。由沈雪华(较先排戏)、邱楚霞饰江姐,丁仰月饰双枪老太婆,陈家汉饰华为,许淑婉饰孙明霞,黄盛典饰蓝洪顺,谢静芬饰杨二嫂;反面角色由张尚德饰沈养斋,王良华饰甫志高。
潮安本《江姐》较多时间是下乡演出,一直到1966年才结束。江姐的饰演者、名女小生邱楚霞对此有如下回忆:“《江姐》每一场戏都写得好演好唱,我当时十八九岁风华正茂,曲子多长多高都能胜任。这个戏很受欢迎,比较紧跟时尚,江姐开场得穿高跟鞋,当时到处找不到,后来在旧衣场买到。当时在潮州各个抽纱场,《红梅赞》等曲子广泛传唱。”
1996年,潮州市潮剧团复排《江姐》并拍摄录像,由郑舜英、陈丽娟、钟金卫、杨启杰、陈潮钦等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