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老师最喜欢的9种作文开头方式,必须牢牢记住
阅卷老师最喜欢的9种作文开头方式,必须牢牢记住
在中考作文中,一个精彩的开头往往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帮助考生获得更高的分数。本文总结了9种广受阅卷老师青睐的作文开头方式,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说明,帮助考生掌握这些写作技巧。
1. 开门点题法
如何让阅卷老师快速理解文章主旨?可以在开头紧扣标题中的关键词,直接传达情感或意旨。
例文开头:
世界万物,都会变化,唯独他们拥有一颗爱你的心,永远不会变。爱如春,慢慢萌发;爱如夏,热情似火;爱如秋,成熟可亲;爱如冬,默默付出。我拥有着一个普通的家庭,我拥有着平凡的父母,但他们给予我的却是不平凡的爱。
这个开头迅速点明“平凡的父母”给予的是“不平凡的爱”,让人感觉真挚又热烈。
2. 亮丽修辞法
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文开头:
穿梭在纷繁复杂、车水马龙的世界,阅遍行来过往、形形色色的人,你曾感到孤单寂寞过吗?也许,你会回答,还好,有着蓝天的陪伴,有着绿树的点缀,我的生活色彩并不单调。也许,你会回答,我最喜欢的,还是一个人的世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可与白云一起嬉戏,小鸟一起歌唱,蝴蝶一起飞舞,再也听不见尘世的喧嚣。但是,一定要保证,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你一定是个强者!
以反问开篇,引导读者思考,巧妙地交代了观点。
3. 简洁要素法
在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或概述全文主要内容。
例文开头:
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兵南侵。
一个年仅21 岁的小伙子神情冷峻,他擦亮手中那把剑,剑锋所指,向北方!跃马扬鞭上战场,他组织两千人抗击敌军。转眼又一年,小伙子在金戈铁马中磨砺得更为刚毅,面对主将被杀、队伍溃散的烂摊子,年仅22 岁的他不慌乱、不急躁,果断率领五十多人突袭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拿带回。一时间,小伙子声名鹊起,名重一时,年仅23 岁的他被皇帝任命为江阴签判。
通过简洁的叙事,迅速带读者进入历史场景。
4. 渲染衬托法
利用景物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情感。
例文开头:
教室的窗户,还有一扇还开着。黄昏的夕光轻轻地铺展在课桌上,像往常一样。空气里,尘埃落定。课桌依然,一切如初。但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响起:初中生涯就这样落下帷幕。
教室后面的黑板,还留着我们写过的字,画过的画,以及一个个调皮的脚印。一块长长的黑板,就像电影一样一帧帧切换而过,镜头里盛满语言,那是我们拥有过的或喜或悲的记忆。而再长的记忆,此刻,却化为短暂的瞬间。我多么想伸手抓住,但是时光无法倒流,正如“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绝不会再恩赐第二次”。
通过环境描写完美渲染出“告别”的氛围。
5. 悬疑线索法
先摆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突出显示一个线索物件。
例文开头:
海天一色,浩瀚壮阔,大海泛起深邃的波浪,在我七岁的童年里留下梦幻的遐思。
小时候常向往海边,因为我敬佩着征服大海的勇士。随着年龄逐渐增加,这一点小小的期盼也逐渐萌芽成长,直到孩童的心再也按捺不住,终于在某一个静谧的夜晚,轻轻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吵闹着要去看那广袤无垠的大海,想要沐浴在海边的习习微风,斜倚沙滩上低矮的沙丘,数一数暮色中晚归的海鸥。
于是在七岁那年的暑假,我看海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母亲带着我,坐上了开往海滨的车,向着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梦中的大海奔去。眼前的大海,一望无际,宝石般的湛蓝衬着闪闪发亮的金黄色的沙滩。
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我想,这是我唯一的感受。
通过海洋这一线索,自然引出故事。
6. 故事场景法
通过现实或想象的场景引发故事。
例文开头:
张甲的高考分数线,超过了一本,能上一所很好的大学,这在农村是一件隆重的事。
可在填志愿前,他一个人跑到爷爷的坟前。
往事一幕一幕。
三年前,爷爷还在世。
那个插秧季节,爷爷问:“娃,将来大学学啥?”
张甲明白,爷爷问的是什么专业:“学医,让爷爷您看病不求人。”
通过一个特殊场景引发情感共鸣。
7. 逆笔反差法
先写负面印象,再反转。
例文开头:
云,似乎一直都不受人待见。古代的王安石,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诗句来抒发自己满腔豪情壮志,云就有点奸邪之势了;国外的高尔基,用《海燕》一文激发人民的斗志,推动革命的浪潮,而云,则化身为反动势力,成为海燕抗击的对象;在现代化的网络词语中,也有一条“神马都是浮云”,云变得虚无而缥缈了。
其实,云是美丽的。
通过反差制造悬念。
8. 题记引入法
通过题记揭示文章内涵。
例文开头:
总是在旅程中迷失了方向,心在远方,而却只驻足于当下。 ——题记
一只雄鹰的成长,必然伴随着无穷无尽的磨难。从它们的出生开始,就注定了它与其他鸟类截然不同,拥有不凡的生命。
它们出生之后,不是温室中娇嫩、艳丽但又脆弱的花朵,没有父母的倾心呵护,没有安全的屏障,在暴风雨到来之际,只能静静地独自承受……
用题记奠定感情基调。
9. 细致特写法
通过细节描写吸引读者。
例文开头:
一部仅有4 分钟的短片在美国纽约的繁华街头循环播放了数万遍。
片中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年轻女孩,咿呀着唱着昆曲。意外的走红并未让她恃宠而骄,反而,她选择继续将昆曲唱下去。而她,只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很平凡,普通,没有太出众的外貌,没有不平凡的经历;但他们也高尚、伟大,不论有着怎样的职业,怎样的生活,他们都秉承着一个信念——传承。
通过特写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