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就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就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郑州轻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结合自身特点优势,通过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前做好就业规划,积极进行就业模式探索,促进了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车辆工程专业实践-就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模式探索
2024-12-31侯俊剑王新生房占鹏付志军赵登峰
摘" 要"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受到了影响,拓展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成为高校重视的问题。郑州轻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结合自身的特点优势,通过校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提前做好就业规划,积极进行就业模式探索,促进了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车辆工程;实践教学;实践教育基地;实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23-0-05
0" 引言
李克强总理曾在关于就业的批示中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心定、家宁、国安”[1]。近年来,在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过程中,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2-4]。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处于动能转换“衔接期”下,确保就业稳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
战:一是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二是坚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5-6]。高校更好地参与建立就业市场、增进校企联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途径。为了积极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挑战,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人才培养更注重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学科交叉融合能力的提升,对工科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需求[7-8]。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的建立,有利于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的教育人员深入了解各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用人理念、人才需求、人才培养等情况,充分获取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需求信息,增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有关经验,从而促进高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9-10]。
郑州轻工业大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坚持“五育”并举,以《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通知》为指引[11-1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为主线,通过和本行业企业联合,协同建设共用、共享、开放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3-15],进一步推动学校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打造河南省内一流的专业实习实践教育平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综合素质,加快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1" 建设思路
根据建设目标,郑州轻工业大学专业实践教育基地整体建设思路为: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共赢”的原则[16],在双方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核心,共同创造条件,健全组织管理体系,着重开展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课程建设、基地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协同育人机制,能够实现新工科人才培养支撑模式,如图1所示。
1.1" 实践条件建设
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实习要求,依托实习基地的现有硬件基础,扩展满足学生实习目标的实践条件,如专业培训室,以便于学生在实习基地接受企业工程师、专家等讲学以及部分专业课程理论学习等现场教学之用;根据基地的场地和空间,可考虑建设现场操作演示平台等,以便于在不影响企业生产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现场示教。
1.2" 师资力量建设
根据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要求,基地师资队伍建设总目标为:建设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年龄职称等结构合理、实践能力较强、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管理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相结合的教学团队。
对于企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考虑组建由企业技术管理人员、生产管理人员、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等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对于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考虑由各高校管理负责人员、各专业负责人员以及中青年骨干教师,教授、副教授和讲师等相结合的专职教师或双师型教师组成,优先选配具有一定学术造诣和实践能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1.3" 实践课程建设
企业典型产品或零件如液压缸、阀等生产线,可结合学生学习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流体力学与流体传动等专业基础课的相关内容,建设若干实践教学案例,让学生对从毛坯到零件再到产品整个制造过程有全面的认识,并对一些执行机构中液压阀的作用及功能、实现原理等有感官上的认识;同时可以考虑改革相关的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建立科研训练平台和多维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探索能力,具体课程设置如图2所示。
1.4" 基地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实践教育基地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完善管理体系,明确岗位责任,能科学、规范地保障实践教育基地健康运行,确保实践教育的效果。建设基地管理制度应考虑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一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应凸显“校企合作、互利双赢”;二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依托企业的规章和管理制度而设立,体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核心思想;三是规章制度的建立应该包含科学的评价和考核体系[17-18],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模式如图3所示。
2" 实践条件的建设
针对郑州轻工业大学机械或车辆等专业人才企业实践阶段的培养目标,学校积极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采用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的软硬件条件,积极探索并建立包括支撑学生开展现场教学、岗位实践和创新实践所需仪器设备、实践岗位和实践环境,通过整合郑州轻工业大学等高校和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优质的实践教育资源,形成良好的软硬件支撑条件。在现有校方实践教学条件和企业实践教育基地的基础上,校企双方统一思想,加大对基地的投资力度。
对实践条件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实训场地及管理办公场地建设
充分利用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各类设施,对现有培训教室进行装修扩建,作为学生在企业内部接受企业专家讲学以及部分课程理论教学专用教室。另外,根据实践教育基地组织结构,安排管理办公室并购置相关办公用品和设备。
2.2" 实践教育基地学生生活配套设施建设
对于学生人数在30人以内的小批次实习,学生食宿拟在企业职教部门专门的培训接待处进行安排;对于学生实习人数规模超过企业职教部门住宿接待能力的,学生食宿由基地办公室协调,在基地外就近解决。
2.3" 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及运行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相关实验、实习、设计、实训设备及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和落实,严格检查。为了使实践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拟出台《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条则》及实施细则,对实践教学文件进行充实与完善,包括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大纲、指导书、实习计划书、编制实训教材、多媒体课件。实训室也要实行规范化管理,如各项制度流程上墙、实训教学记录完整、设备维护报损手续完备、实验实训资料档案完整齐备。
2.4" 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建设
在课程学习阶段,企业派相关的专业工程师开设学术讲坛,重点介绍生产规范、工艺规划、生产运行管理等企业相关实践经验。根据不同专业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知识储备情况,组织学生分期、差异化参与实践学习。
2.5" 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
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制定合理的考核标准,对实践过程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首先,应认真贯彻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大纲的要求,精心组织实践教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综合型实训的比例,积极推广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基地的现场实践资源,提高实训效果。其次,改革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加大考核力度,提高学生成绩中实训成绩。最后,加强实践性教学的过程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决不允许出现类似“放羊”的现象,建立完备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以此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和落实。
学生可以从认识实习、课程实践、生产实习、项目创新训练及毕业设计中进行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具体的教学计划和实践内容由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与基地方协商安排,从而达到企业对学生的需求标准[19-20]。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学习培养分为三个阶段(模块):工程认识阶段、工程实践阶段和工程设计阶段。各高校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取舍,具体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
3"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
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对学生的评价、专业对学生实习成果的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三个方面。
学生在实践教育基地的实践学习培养的三个阶段中,工程认识阶段的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制度、安全守则、生产流程、技术规范、行业标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知识培训与讲座。该阶段结束后,企业指导教师从生产技能、理论知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工程实践阶段主要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工作能力三方面进行考核。企业为每组学生安排生产组长,企业指导教师结合生产组长的汇报以及现场抽查情况,对学生的阶段表现按照相应的测评标准进行打分。在工程设计阶段,企业指导教师根据毕业设计要求或课程设计大纲,依照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对学生实习成果的专业评价主要由校内指导教师按照现有教学大纲中的实践环节进行,依照教学大纲中实践环节的课程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内容及考核方式,最终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纪律、表现、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及考查成绩等对学生的实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采用“自我述学”“互相评价”和“学生评教”方式进行。“自我述学”即在给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由学生自主阐述在实践教育基地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学习体会、发现的个人不足方面与提高等,充分确定学生在评价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互相评价”是指学生针对别人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肯定,或否定,或作补充,并陈述自己的理由。在互评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相互接触与交流看到他人的长处,同时也能注意到自己的不足,有利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学生评教”是指学生需要对教师进行评价,评价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这有利于不断提高实践教育基地教学效果。
4" 预期成果
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建立、完善一套科学合理的实践教育基地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充分发挥现有实践教育基地设施设备功能和优势,提升其综合服务能力;
建设高校—企业协同实践教学团队1~2个,新增实训教学场地2个;
根据高校的实践要求,建立实践教育基地教学培养方案1套,建设课程实践教学案例2~3个,加强课程案例库建设,完善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
促进产学研融合,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扩大学校知名度和影响力,增进校企合作;
通过专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教、学、做”三者的统一,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实践教育基地的建设可为教师提供企业实践锻炼、教学改革等良好平台,从而推动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5" 郑州轻工业大学—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
司实践教育基地学生的受益情况
拓展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并提升了其实践能力。该实践教育基地的建成,为学生的实践训练提供了良好的软硬件条件,学生能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等要求进行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实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实践教育基地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该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后,学生可在寒暑假及其他业余时间利用基地的相关软硬件进行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训练,开展各种创新创业教育专题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学生技能鉴定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该实践教育基地建成后,将基地现有社会培训资源进行了重组和优化,可以针对学生群体设立学生技能鉴定和技能竞赛培训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职业道德、履责等方面素养的培养。该实践教育基地处于企业实际生产环境中,学生在实践中要熟悉企业的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关责任,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遵纪守法、团结合作、敬业爱岗等良好的职业素质,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顶岗实习平台。学生在完成实践教育基地相关的课程、实习等实践活动后,在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的前提下,可由企业工程师或企业导师带领,参与企业更多的生产实践活动,进行顶岗实习。
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实践教育基地有利于各高校与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河南凯邦电机有限公司、河南中岳设备有限公司等企业联合进行人才培养工作,学生顶岗实习合格后,企业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机会。
6" 参考文献
[1] 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EB/OL].(2015-05-19)[2024-07-1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19/c\_1115339630.htm.
[2] 韩丞彦,金雨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工科类大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以中国计量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0):152-153,167.
[3] 汪棚.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J].就业与保障, 2021(12):20-21.
[4] 李春林,王聪.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政策变迁的制度逻辑[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0):32-39.
[5] 李克强对全国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作批示: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拓展就业空间 以服务业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扩大就业容量[J].人才资源开发,2015(11):1.
[6] 张瑞宾,王松博,崔佳,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汽车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J].教育观察,2019, 8(4):67-68,128.
[7] 张存贵.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17):17-20.
[8] 梁进,童城,张宪林,等.校企共建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育基地的探索: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24):137-138,144.
[9] 魏静,刘达斌,黄聪,等.面向产品实现过程与科教融合的机械类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2,8(13):129-132.
[10] 李欣,王广智,南军,等.新工科背景下校企融合的本科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模式[J].科教导刊,2021(14):13-15,38.
[11]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9):18-24.
[12] 王瑶琪,尹玉.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2019(5):10-13.
[13] 马江生.地方本科院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实践与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9:449.
[14] 吴成龙.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改进[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5):42-44.
[15] 周新成,罗燕,谢林武.关于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21(6):69-72.
[16] 陆率帅.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在矛盾与解决策略:以柳州二职校途虎养车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J].汽车维修技师,2024,(22):83-85.
[17] 朱新强.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机制问题探究[J].现代农村科技,2024,(12):120-122.
[18] 韩凯,王强,杨鹰,等.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2(22):109-112.
[19] 张志勇,刘志强,杜荣华.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J].科教导刊,2015(35):45-46.
[20] 范钧,唐友亮.地方高校机械类课程思政实践智慧教学的研究与探索[J].模具制造,2024,24(1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