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实验安全指南:从准备到废弃物处理的全流程防护
动物实验安全指南:从准备到废弃物处理的全流程防护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动物实验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然而,如果不注意安全细节,实验人员可能会面临被动物抓伤、咬伤等风险。本文将详细介绍动物实验中需要注意的安全细节,包括实验前准备、实验过程中的意外事故防护以及实验结束后的废弃物处理等关键环节。
实验前准备:基本防护
实验人员在操作时容易被血液/体液污染或被器械、针头刺伤,存在安全隐患,一定注意自我保护,所以在实验前应做好最基本的防护:穿戴好必要的防护器具,如手套、口罩、帽子、鞋套和工作服,必要时穿上胶靴和戴上护目镜(或面屏)。
不同级别的环境对着装的要求不同。
- 普通环境必须穿实验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 抓取和保定大动物如兔、犬、猴等,需要戴围裙和长袖橡胶手套,以免被动物抓伤或咬伤。
- 进入屏障环境须穿无菌隔离服,戴口罩、帽子和手套,更换清洁拖鞋。
实验过程中:意外事故防护
动物实验常见意外事故的类型:
(1)实验者刺伤或切割伤:刺伤经常发生在麻醉、给药、采样等过程;切割伤经常发生于手术、解剖等过程。
(2)实验者被动物抓咬伤:抓伤和咬伤经常发生于采血、麻醉、体温测定等过程。
(3)动物逃逸:常发生于保定、麻醉、垫料更换等过程。
针刺伤、切割伤、抓咬伤处理
虽然实验动物属于清洁级动物,饲养环境也属于SPF级,但是一旦被实验动物咬到,仍需要正确的处理方法,避免因其他病菌引起感染:
(1)立即终止实验,将实验动物放回笼具中。
(2)马上处理伤口。
①如果轻度咬伤,无出血或出血量较少时,尽快用清水、肥皂水反复冲洗受伤部位,尽量去除动物口腔内的液体,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皮肤或伤口局部。
②如果有出血,需用手挤压伤口,使血液流出,并用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1-2分钟。然后用碘伏或75%酒精充分消毒皮肤或伤口局部(要用点力,不要只是轻轻擦啊),对伤口用纱布或创可贴进行包扎止血。必要时可以考虑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使用抗生素以防止其他病菌感染(常用鼠疫、出血热和破伤风三联疫苗)
伤口较大,出血较多时,应送医院进行治疗。
除了进行上述创口处理外,应详细了解该批动物的来源和疫苗接种情况,视咬伤程度决定是否应注射狂犬疫苗、抗血清或免疫球蛋白。
(3)做好相关记录:填写实验意外事故记录表,包括伤者姓名、受伤时间、地点、伤口性质、有无出血等信息。发生动物咬伤时,应详细记录伤人动物的种类、动物来源、动物级别、实验目的或名称以及使用的试剂等。
WHO对咬、抓伤程度的分级和处置意见
动物逃逸处理
(1)立即停止实验,捕捉动物。在未抓获逃逸动物前,实验人员不得离开动物实验室,避免动物逃出实验室进入公共区域。
(2)小型啮齿类动物在实验前发生逃逸,应立即用长柄镊子,快速、稳准夹住动物尾根部,捕获动物后放入笼具中,待动物情绪稳定后再行实验;如果动物逃逸迅速、难以使用镊子抓取时,可使用专用的动物捕捉网进行捕获。
(3)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动物逃逸,应对动物逃逸路线及动物喷溅出的血液、分泌物进行擦拭消毒,并组织二次消杀。
(4)啮齿类小动物逃逸经常发生,一般情况下,捕获动物后可以继续实验,但仅限于实验室内;当动物逃出实验室后,即使捕获动物,原则上不宜再继续使用。
预防:最好的办法还是防患于未然。
(1)熟练掌握操作技术(如抓取、保定、灌胃、注射、采血、麻醉、处死等),动物抓取时,需采用专用抓取工具、防护用具,避免被动物抓伤、咬伤、挠伤,导致感染。
(2)使用合适的动物固定器。
(3)确保动物充分麻醉后再行操作。
(4)动物实验操作中,应将饲养笼盒放置在超净工作台中操作,保障实验动物在饲养及操作过程中均处在屏障环境中,防止动物性气溶胶扩散。
(5)动物实验时尽量做到动作轻柔,从而减少气溶胶的产生。
(6)实验室配备急救箱并含下列物品:脱脂棉、纱布、创可贴、75%酒精、碘伏、双氧水、抗生素等。
大小鼠的抓取
正确的抓取保定方法能够减少动物的痛苦、能够让动物保持合适的姿势方便对动物进行实验操作、也能避免动物咬伤实验人员。
小鼠的抓取
小鼠性情温顺,一般不会主动咬人,但抓取时动作也需轻缓。
抓取时,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小鼠尾巴中部放在格板或铁笼上向后拉;用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颈、背部中央的皮肤;翻转抓住颈背部的手,小指和无名指将尾巴固定在手掌面,使小鼠整个呈一条直线。
抓取时注意:
①过分用力,会使动物窒息或颈椎脱白;用力过小,小鼠头部未固定,可能反转咬伤实验者的手;
②抓小鼠尾巴应抓住尾巴中部或根部,不能仅捏住小鼠尾巴的尾端,因为这时小鼠的重量全部集中到尾端,如果小鼠挣扎,有可能弄破尾端。
③不建议短时间重复抓取同一只小鼠(短时间重复抓取同一只小鼠会令其产生强烈的应激行为。增加抓取难度,影响实验效果)
在进行解剖、手术、心脏采血、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固定在操作台上或固定在尾静脉注射架中。
大鼠的抓取
大鼠抓取方法基本同小鼠,抓大鼠时若操作者不熟练,或者大鼠特别凶猛,操作者最好戴上防护手套(帆布或硬皮质均可)。
戴好帆布手套。将大鼠放在笼盖上,用右手抓住尾中部向后拉,让其抓紧笼盖。左手按在其背部,轻轻地用拇指和食指朝着它头的方向按压它的前肢,然后捏住大鼠两耳后部的头颈皮肤。其余三指和手掌抓握住大鼠背部皮肤。
抓取时注意:
①在柔和光照下抓取,动作轻柔,避免恐吓、激怒。
②抓取时注意避免被动物咬伤或抓伤。抓颈部的手不要过分用力,以免颈椎脱白或室息。
③不能抓尾尖,因为易造成尾部皮肤脱落或拉断。
实验结束后防护:正确处理实验废弃物
实验结束后,还应考虑对动物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固体物料、动物尸体、标本等无害化处理。处理方法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两种,化学方法是用化学试剂进行消毒处理,物理方法是常采用高温灭菌和焚烧等手段。
实验室应配备专用垃圾收容器和动物尸体袋,由实验者按操作规程分类存放,严禁将动物尸体与实验废弃物(针头、刀片、注射器、手套、垫料以及动物血液、组织液和擦拭物等)混合储运。
各类废弃物应分类存放,用恰当的消毒方式及时处理。
(1)利器(包括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应直接弃置于设置有国际通用黑底黄色的生物危害标志的耐扎容器(专用利器盒)内,集中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处理。
(2)样品:检测后的的样品经121℃,30min高压灭菌处理后废弃。
(3)动物尸体和脏器的处理:实验完的动物尸体,取材后,必须用专用塑料袋包装、消毒后暂存于冰柜冷冻(填写并粘贴动物尸体标签),专人管理,并定期由持有动物尸体和废弃物处置许可证的机构运走,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4)其他(动物用的垫料、粪便、废弃饲料、废弃注射器、棉球、纱布及其它污物等):倒入黄色医疗垃圾桶中。严禁在实验动物区域内不按规定丢弃各种废弃物或废液等。
结语
在动物实验中,动物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进行,充分认识动物实验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性,提高动物实验中安全防护意识,减少或尽可能杜绝实验过程中的自身感染、环境污染以及实验室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