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乌当区:生态做笔 书写碧水答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乌当区:生态做笔 书写碧水答卷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30A06U4H00

乌当区位于贵州省中部,贵阳市区东北部,被誉为“黔中秘境”。这颗北纬26°线上的璀璨明珠,生态资源禀赋优良,境内河流均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是乌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
如何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态卷”,一直是乌当区在奋力答好的一道新时代命题。

巡河护水送清流

7月12日早上9时许,乌当区下坝镇喇平村龙井田组网格员柴北安像往常一样,来到离家不远处的白水河山老河段巡河。

“有时候,有些不知道的村民会到这里钓鱼,有部分游客也会来这里游玩。”柴北安说,当天早上他就劝离了一位在山老河钓鱼的村民。

山老河是白水河的部分河段,属二级饮水水源保护区,承担着乌当区下坝镇4000余名群众的饮水需求。

盛夏时节,山老河区域满目澄碧、两岸苍翠、山高林密、环境清幽——良好的生态环境,一度让这里成为许多户外旅行者寻幽探胜的好去处。

清澈的白水河(摄于2024年7月)

当地部分村民见来山老河的游客渐多,于是在河道周边搭起了烧烤棚,修建了4道拦河坝,将这里打造成了一个“野生”景点。每到周末,不少游客来这里玩水、吃烧烤,对白水河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2023年2月,这个建在白水河二级饮水水源保护区的“野生”景点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经乌当区多个责任部门现场核实认定,当地村民在河道中修筑的拦河坝、长约110米的河道河滩处硬化路面及周边硬化地面、搭建的烧烤棚都属于违规建设。

由此,白水河“野生”景点的整治迅速提上了日程。经相关部门督促整改,2023年6月,破坏山老河段生态环境的123个烧烤棚、4道拦河坝全部拆除,河道两边110米的硬化部分全部还原。

原河道两边的硬化部分已拆除(摄于2024年7月)

路边原有的烧烤棚已拆除,地面已栽种植被复绿(摄于2024年7月)

为防止整治效果反弹、确保长效管控,当地严格落实河长制要求,由镇级河长执行一月一巡河、村级河长执行一周一巡河……

巡河也因此成了网格员柴北安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喇平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黄安明在闲暇时候,也会不时和柴北安等人来到山老河巡河。

黄安明说,虽然在山老河段的入口处有一道铁门,并设置了相应的提示牌,但大门无法完全阻挡游客,还是会有人不时来到这里。

山老河段入口设置的提示牌(摄于2024年7月)

当天15时许,就有游客驾车来到山老河,被黄安明等人劝离。

“村子里很多村民住在半山腰,以前缺水,很多人都是到这里来取水。”黄安明告诉记者,直到现在,白水河山老河段一直是村民们的重要水源地。

为恢复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2023年7月,下坝镇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白水河一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的公告》,禁止新建、改建、扩建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禁止设置占用河面等饮用水源水体或者直接向河面排放污染物的餐饮、娱乐设施;禁止游泳、垂钓或其他污染水源的活动……

2023年全年,白水河水质达到Ⅱ类。乌当区境内松溪河、头堡河、三江河、普渡河等南明河一级支流水质基本稳定在Ⅲ类以上。国控、省控水环境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溯源治污扬碧波

碧水摇云影,清风伴鸟鸣。夏日的南明河波光潋滟,蜿蜒自云岩区未来方舟进入乌当,经新光路街道、高新路街道、东风镇等地,流入开阳县境内。

然而,随着城镇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南明河流域因多种因素叠加,存在入河排污口分布、数量、去向等底数不清的问题。

为强化源头治理、实现精准治污,筑牢乌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乌当区环境、水务等部门持续推进南明河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着力解决污水溢流直排等环境问题。

然而,由于南明河部分区域山高林密,在排查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难以直接到达,无法彻底摸清入河排污口。

“当时,我们采用了无人机航拍的方式进行逐一排查!”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乌当分局业务一科科长陆亚男说,2024年4月,他们多次用无人机摸排南明河乌当段排污口情况,对排查出的疑似排污口,会直接到现场查证核实。

“从无人机画面发现,在良种场一带有一根黑色波纹管接入河。”陆亚男说,在摸排过程中,他们发现东风镇良种场11A沿上游700米处(铁路下方),有一处排口。为了摸清这个排口的来龙去脉,今年4月,陆亚男与工作人员多次前往实地走访查看。

排口原位置周围被植物覆盖

陆亚男与工作人员前往实地走访查看(摄于2024年4月)

这处不明排口的周围已长满了杂草,摸清前往的路很不容易。因为天热,陆亚男穿着凉鞋,带核查组工作人员查找点位。跑了一天,把脚磨破皮后,她再也不敢穿凉鞋了……

贵阳市生态环境局乌当分局及水务部门经过几天的问询、排查,终于溯源确认该黑色波纹管的所属企业,并于2024年5月29日迁移此波纹管到便于查找、管理的点位,纳入实时动态监测。

7月12日,记者与陆亚男一行再次来到东风镇良种场,目睹了她描述排口所在的场景——这里已是绿意葱茏、水清岸绿,时有灰鹭在水面沐光飞行。

迁移后的排口在沿河的小路旁,便于检查。(摄于2024年7月)

据了解,2023年,按照《贵州省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方案》《贵阳市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实施方案》工作部署,为切实推进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及长效监管,乌当区拉开了境内疑似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工作。已将南明河(乌当段)28个重要入河排污口纳入“全国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信息化系统”,21个已完成整治或无需整治,7个正在实施整治中。其他支流按照省、市部署安排梯次推进整改中。摸清掌握了各类排污口的分布、数量、去向、排污单位的基本情况等信息。

拆桥行洪畅河道

“原来这桥有裂缝,成危桥咯。周边路修好了,也很少有人从桥上过。”家住东风镇洛湾村的王先生偶尔会到南明河附近溜达。7月12日,陆亚男在原洛湾“危桥”处看见了王先生,跟他闲聊了起来。

“这个地方,桥没拆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垃圾嘛?”对陆亚男的问题,王先生给予了肯定的答案。他说,原来桥没拆的时候,有很多生活垃圾、枯枝、浮木等等,有些可能是上游冲下来的,虽然不时会有人清理,但是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垃圾又会淤积在桥边。

即将拆除的洛湾平桥

洛湾平桥拆除前,桥边水面淤积垃圾的景象

王先生所说的洛湾“危桥”,叫洛湾平桥,修建于上世纪60年代,位于东风镇洛湾村西南侧、洛湾至乌当农村公路起点处。平桥横跨南明河,在上游新建桥梁未使用前,洛弯平桥是解决洛湾1-7组交通出行,进出东风镇的重要通道。

后来,由于洛湾平桥下游约300米处的大塘河电站拦坝蓄水发电,导致此段水势平缓,洛湾平桥在此形成天然拦渣坝,特别是主汛期,垃圾堵塞桥孔影响河道行洪。近年来,洛湾平桥已无通行功能,而且部分桥孔垮塌形成危桥。

为解决河道行洪、垃圾堵塞等问题,2024 年 6 月 18 日,东风镇人民政府对危桥进行了拆除。洛湾平桥拆除后,放眼南明河,碧水映天蓝,河畅两岸宽。

拆桥后,此处河面不再有淤积垃圾情况

从一桥拆除,可窥一河治理。近年来,乌当区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从精准上下功夫,从细节上找不足,不断加强环境监测频次和环境监察与联动执法溯源巡查,奋力打造“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生态环境。

2023年,乌当区国、省控断面达标率100%,优良率为100%,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全区水环境质量逐年提升。

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已成为乌当区“碧水答卷”的生动表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