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引言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IC)作为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之一,其诊治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理念的普及,制定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西医结合诊治专家共识,旨在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提高治疗效果。该共识的出台,有助于推动中西医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儿童健康事业的发展。
共识背景与意义
本共识目标人群为出生后28天至18岁的儿童,涵盖各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治问题。共识内容适用于各级医院中西医临床儿科医师、呼吸专科医师和全科医师等,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治提供指导。
国外对于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研究起步较早,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本共识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国内近年来在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提高治疗效果。中医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能够针对不同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治疗;西医则擅长病因诊断和对症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有助于减轻患儿痛苦,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定义与分类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是指呼吸道感染急性期症状消失后,咳嗽症状持续存在的一种现象。咳嗽症状通常在上呼吸道感染或下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开始出现,持续时间可从数天到数周不等。
大多数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具有自限性,即随着时间推移,咳嗽症状会逐渐缓解,无需特殊治疗。
咳嗽性质多样,可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伴有少量白色黏痰或黄痰。咳嗽在晨起和夜间较为频繁,且可能因冷空气、烟雾等刺激而加重。
某些病原体感染可能伴有特异性表现,如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常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常见病原体包括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等)、细菌(如肺炎链球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以及真菌等。
儿童慢性咳嗽可根据病程、病因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其中,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咳嗽、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根据病因可分为特异性咳嗽和非特异性咳嗽。
儿童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通常包括咳嗽时间持续超过4周,且胸部X线检查无异常。同时,还需排除其他可能引起慢性咳嗽的病因,如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等。
对于慢性咳嗽的儿童,医生通常会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如肺功能测试、过敏原检测、鼻咽喉镜检查等,以明确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西医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
呼吸道感染导致气道上皮完整性广泛破坏,使屏障功能受损,引发气道炎症,诱发咳嗽。上皮完整性破坏病原体感染激活气道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导致气道黏膜肿胀、黏液分泌增加,进一步加重咳嗽症状。
神经源性炎症在PIC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由气道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神经肽或神经递质介导,导致气道炎症加剧。呼吸道感染可引发短暂性气道反应性增高,使气道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过度,导致咳嗽迁延不愈。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对症治疗:根据患儿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止咳、化痰、平喘等,以缓解患儿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病因治疗:明确病原体后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抗病毒治疗、抗菌治疗等,以消除病因,缩短病程。
支持性治疗:对于病情较重的患儿,给予氧疗、机械通气等支持性治疗,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儿的年龄、病情、体质等因素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预防复发:通过加强患儿免疫力、改善生活环境等措施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复发。
中医病因病机与辨证施治
部分患儿由于体内素有痰热,或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与体内痰热相合,形成痰热蕴肺之证。痰热阻滞气道,使肺气宣降失常,咳嗽加剧,并伴有黄痰、咽痛、口干等症状。
长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往往存在肺脾气虚的体质特点。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肺脾气虚则卫外不固,易感受外邪侵袭,导致咳嗽缠绵不愈。
中医认为,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多因外感风寒之邪侵袭肺卫,导致肺气失宣,气道受阻,从而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风寒之邪侵袭体表,卫气被遏,肺气失宣,则见咳嗽、恶寒、发热等症状。
中医辨证施治策略
风寒袭肺证治宜辛温解表、宣肺止咳。常用方剂如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以麻黄、杏仁、甘草宣肺止咳,桔梗、白前、紫苑、百部等止咳化痰。
风热犯肺证治宜辛凉解表、宣肺清热。常用方剂如桑菊饮加减,以桑叶、菊花疏散风热,连翘、薄荷清热解毒,桔梗、杏仁、甘草宣肺止咳。
痰热壅肺证治宜清热化痰、肃肺止咳。常用方剂如清金化痰汤加减,以黄芩、山栀、知母、桑白皮清泻肺热,贝母、瓜蒌、桔梗、麦冬润肺化痰止咳。
肺脾气虚证治宜健脾补肺、益气固表。常用方剂如玉屏风散合六君子汤加减,以黄芪、白术、防风益气固表,党参、茯苓、陈皮、半夏健脾化痰,甘草调和诸药。
同时,可配合针灸、推拿等中医外治法,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与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充分发挥中医和西医的优势,中医通过调节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来改善患者的整体状况,而西医则通过抗菌、抗病毒等手段直接针对病原体进行治疗,两者结合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感染,缓解症状。
单纯依赖西药抗菌治疗易产生耐药性,且不良反应较多,如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等。而中医通过整体调理和辨证施治,能够减轻西药的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迅速控制病情,减轻症状,从而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每个患儿的病情和体质都是不同的,中医和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愈率。
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分享
某患儿因反复呼吸道感染就诊,西医给予抗生素和对症治疗,但症状反复。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辨证施治,给予健脾益气、补肺止咳的中药方剂,同时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症状明显缓解,未再复发。
某患儿因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肺实变就诊,西医给予抗生素和激素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仍未完全恢复。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采用宣肺解表利咽的治疗方法,同时结合西医抗感染治疗,症状完全消失,肺部实变完全吸收。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前景展望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中医、西医理论的不断融合,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为临床提供更加科学的指导。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制定更加规范、标准化的诊疗方案,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提高儿童呼吸道感染的诊治水平。
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不断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如中医的针灸、推拿等非药物疗法与现代医疗技术的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案。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还注重疾病的预防和保健。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结合现代医学的精准诊断和治疗方法,为儿童提供全面的健康保障。
注意事项与家庭护理
饮食与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
均衡饮食: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
充足休息:确保患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减少体力消耗,有助于身体恢复。
适宜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烟雾、尘螨等刺激物,减少呼吸道刺激。
适度锻炼:根据患儿的身体状况,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家长应给予患儿足够的情感关怀,缓解其因疾病带来的焦虑和恐惧。
情感关怀:鼓励患儿积极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康复。
正面引导:家长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正确指导患儿治疗和康复,避免误导或延误病情。
定期复查与随访的重要性
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治疗效果。
随访过程中可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降低疾病风险。
通过随访,医生可向家长普及疾病防治知识,提高家庭护理水平,促进患儿康复。
定期评估患儿的康复情况,为下一步治疗或康复计划提供依据。
总结与展望
共识不仅关注咳嗽的治疗,还强调了预防与康复的重要性,提出了合理的预防措施和康复指导,以减少咳嗽的复发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共识强调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优势,通过中医辨证施治与西医精准治疗相结合,提高了临床疗效,减少了药物副作用。
明确了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流程,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中药汤剂、中成药、西药及非药物治疗等,提高了治疗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未来研究方向与趋势预测
未来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发病机制,特别是中医证候与西医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关联,为治疗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需不断优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探索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疗效和患儿满意度。
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未来需加强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与发展。
通过举办培训班、学术会议等形式,积极推广普及共识内容,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认识和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