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多省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缴纳社保的毕业生也可考公考编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多省放宽应届生身份认定标准,缴纳社保的毕业生也可考公考编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4A0871R00

近日,湖南、山东、广西、贵州等多个省份人社部门先后颁发相关政策,调整应届生身份的认定标准。此次调整并非取消"应届生身份",而是放宽了认定标准。其中,山东明确在事业单位招聘中不再审核工作经历和社保缴纳情况,而贵州则将调整范围扩大到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

此次政策调整,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某些自媒体宣传的所谓取消"应届生身份",而是放宽了认定标准。而且各地关于这项政策的松紧不一样,以考公大省山东为例,放宽的条件仅仅是在各类事业单位招考之中,山东人社部门明确要求,山东省各类事业单位在发布招聘计划时,可明确"当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同时不再审核其是否有工作经历和缴纳社保情况。

也就是说,只要哪怕交了社保,参加了工作,也不会失去应届生身份,从而享受和应届生一样的考编优势。这对于担心失去应届生身份,选择"脱产考编"的年轻人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但是对于想考山东公务员的朋友来说,却没有任何帮助,因为考公还是要按照之前的政策。尤其是听到像贵州省的政策,想必一些考生的心情也会不太好。贵州省此次的调整范围明确扩大到了"报考我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高校毕业生"。

和诸省人社部门密集发布政策调整同时,一些互联网巨头如腾讯和阿里也开始放宽对应届生毕业年限的要求。例如腾讯2025校园招聘对象的毕业时间放宽至2024年1月至2025年12月之间。2025年校招,允许24、25两年的毕业生报考,无疑对于刚毕业不满一年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应届生身份的优势

应届生顾名思义就是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应届生身份就是国家赋予这些年轻人的特殊权利。在很多地方,这些红利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固定了下来。这些"特权"让应届生在就业市场上,成为了一个"特殊阶层"。这一特殊权利,可以让这些还没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在复杂的就业环境中,获得一定的帮助。比如说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以国考为例,近三年"国考"中,均超过65%的招录计划,专门面向高校应届生。可见国家对于应届生的照顾。

除了可以报考公务员更容易一点,在一些城市落户的条件中,应届生甚至可以直接落户。以浙江某市为例,博士应届生,各研究所、各高校硕士应届生,清华、北大、复旦、交大、同济、华师大等著名高校本科应届生均可以直接落户;而在中部某省会城市的落户条件里,本科以上学历的应届生就可以直接落户。

除此之外,很多城市为了留住应届生,也会对应届生本身和招聘应届生的企业进行补贴。例如东北某二线城市的人才租房补贴就直接规定:毕业五年内,与本市用人单位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提供自主创业的相关凭证的本科及以上毕业生(含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可申请租房补贴,其中规定,本科生每月1000元的租房补贴,硕士研究生每月1500元租房补贴。

由此可见,应届生的优势和福利非常多。但是也正是因为应届生身份绑定的优惠过多,反倒成了枷锁,让年轻人不敢轻易失去。

应届生身份带来问题

应届生的分类其实分两种,一类是当年应届,另一类是普通应届生。我们以2024年7月毕业的学生举例子,只有在2024年7月之前拿到毕业证的人叫当年应届生。而2022年7月毕业后,一直没有落实工作单位,档案在户籍所在地人才市场的学生,也可以叫做应届生。但不论是当年应届生,还是择业期内的应届生,想满足这个条件,必须满足一个共同要求,即未参加过工作、未缴纳过社保。

这样的要求就造成一个问题,即部分大学生为了保留身份不敢轻易找工作。因为一旦就业,缴纳社保,就失去了应届生身份,各项优惠福利随之消失。因此,很多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就会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要么足够优秀,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能足够"高大上",要么毕业季直接考公、考编或者国企上岸。否则,应届生身份的红利,完全无法享受。

近年来毕业生人数激增,就业形势逐步紧张。例如2024年应届毕业生人数为1179万人,比2023年增加21万,导致很多年轻人找工作难度激增,一些年轻人为了考公考编容易,选择在家"啃老"、"蹲考"、"巡考",只要不就业,就能保留两年应届生,从而增加上岸的几率,但是两年在家复习,又会导致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如果考公考编上岸了倒也还行。但是每年公务员、事业单位的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两年后,依然会有很多年轻人无法考公上岸,应届生身份又随之失效。毕业的这两年一直在打零工,又没有什么正式的工作经验。参加社会招聘,简历中赫然两年空档期,想找个正儿八经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本是为了保障年轻人的应届生身份,最后反正在某种程度却成了牢笼和枷锁,困住了一些年轻人的活力与勇气。因此有一些教育专家呼吁取消应届生身份限制。例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教育委员会副主任胡卫就认为招聘时限制应届生身份,既不利于离职再就业人员的重新就业,也阻碍了超过择业期的往届毕业生的求职。

各省调整范围不同

虽然,各地对于应届生身份都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不过各省对应届生身份的调整范围有所不同,具体的省份,还是要参考当地的政策,切不可一概而论。尤其是公务员考试方面,关于应届生的放宽力度,尤其小。

笔者将新闻中提到的几个省份进行了归类,其中,湖南、广西、山东等省份,仅在事业单位招考中放宽了应届生的限制;仅有福建、贵州两省将调整的范围则扩大到省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

而大家关注度最高的国家公务员考试,暂时还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根据《2024国考报考指南》提示:国家统一招生的普通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和在择业期内(国家规定择业期为二年)未落实工作单位,其户口、档案、组织关系仍保留在原毕业学校,或者保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和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毕业生,可按应届高校毕业生对待。

今年7月,人社部召开2024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人社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出台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1条政策举措,整合并优化吸纳就业补贴、扩岗补助,延续实施国有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增人增资等政策,并将政策期限一次性延长2年,稳定就业预期。未来应届生身份的界定标准是否会进一步扩大、或被取消,我们还要进一步观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