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如何设计标识
探索人工智能的交互模式:如何设计标识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设计有效的交互模式已成为产品设计中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探讨在AI产品中如何通过颜色、图标和命名等方式帮助用户识别AI功能和内容,以提升用户体验和信任度。
标识符:帮助用户识别和区分 AI 功能和内容
颜色方案:视觉提示帮助用户识别内容的 AI 特征
概述
你如何区分与人还是与模型互动?你如何区分通过提示请求返回的信息和手动输入的信息?颜色已成为帮助用户识别 AI 产品和功能的有用信号。目前还没有固定的配色方案,而且随着高性能产品开始脱颖而出并与众不同,这种模式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在目前相对统一的情况下,有两种颜色脱颖而出:紫色和绿色。
紫色是这两种颜色中更具主导地位的一种。它出现在大多数拥有 AI 功能的产品中,这可能是多种模式同时汇聚的结果:
- 由 Linear 这个网站所推广的美学风格,影响了现代网页设计的趋势,其中大量使用紫色
- 在以设计为中心的 AI 工具中的早期使用,如Diagram 的 Magician 插件,用于 Figma
- 需要一种在界面的其他地方不常用但仍然感觉熟悉的颜色(紫色是无处不在的蓝色的近亲)
另一种颜色,绿色,可能有更容易预测的根源,因为它是该领域最大玩家ChatGPT的主要品牌颜色。绿色和紫色在色轮上也是互补的,所以这种搭配不令人惊讶。
你应该使用紫色、绿色还是其他颜色,目前还没有定论,取决于你自己的选择。一些公司选择依赖图标而不是颜色,将他们的品牌颜色扩展到 AI 应用程序。ReWord就是一个按自己的节奏前进的例子。Grammarly受益于他们现有的品牌颜色绿色,这是流行的调色板。然而,与他们领域中的其他任何人不同,他们依赖丰富多彩的图标,而不是更常见的平面火花图案,使偏离紫色/绿色色调显得醒目。
也许这是因为这两家公司处于一个高度商品化的领域,在这个领域,创意品牌和美学风格对于脱颖而出是必要的。在我们能够得出明确的结论之前,我们需要观察其他类别中出现的模式。我们可能会继续看到品牌在平衡统一性和自身配色方案方面进行尝试。紫色可能不会消失,但可能会逐渐淡化。那些整个产品都围绕 AI 展开的品牌,或者处于竞争激烈的领域的品牌,可能是最早开发自己的审美风格的品牌。
次要模式
与颜色相关的一些较小的趋势正在出现。渐变在许多网站上使用,尽管这可能与对现代外观的兴趣有关,而不是其他任何因素(一路走好,扁平设计,再见)。
Google 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参与者,显然是因为其规模,但据我所知,他们也在以其他网站没有呼应的方式玩弄颜色。在他们的 AI 生成的搜索结果中,对话在搜索窗口中的每个响应之间交替使用不同色调的柔和色。这既有利于区分不同对话,又能与搜索结果页面的其他部分形成对比。
好处
- 模式融合:由于整个市场似乎都在追捧紫色趋势,使用它来区分你的产品或功能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表明你正在使用的技术。这不仅从营销的角度来看是有益的,而且还有助于消费者自信地浏览他们的选择,并确定何时存在这种技术。
- 作为可供性的视觉对比:颜色增加了信任,因为用户能够识别哪些信息是由他们或其他人生成的,而哪些是由模型生成的。使用类似调色板中的不同颜色,如 Google 的柔和色,可以帮助用户区分对话,同时保持机器生成内容的清晰度。
反模式
- 可访问性:仅使用颜色是不够的,因为有些人可能有身体或认知障碍,如色盲。将颜色与基于文本或图标的指示符结合使用,以帮助用户根据来源和类型浏览信息。
- AI 等级:考虑到这项技术发展的速度,单一颜色可能不足以区分模型和可能影响结果强度的其他因素。对于从测试阶段的模型或使用敏感数据训练的模型所返回的结果,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视觉处理方式。
- 过度饱和:当所有人都使用相同的颜色时,消费者可能很难区分不同的产品。如果你想脱颖而出,可以考虑尝试其他颜色,同时依赖替代指标来表示 AI 的存在。
图标设计:传达 AI 在产品中所扮演角色的图像
概述
虽然闪亮的星星图标似乎无处不在,作为 AI 存在的视觉指示器,但 AI 的图标语言实际上正在围绕三个主要隐喻逐渐统一:
- ✨ 闪亮的星星最为常见。它们通常代表 AI 作为一种功能 (例如在营销页面或按钮中),并且还用于区分由 AI 生成或借助 AI 生成的信息。这个图标开始出现在 2020 年前后,随着视频增强功能变得更加普及,可能是由于它暗示了魔法或增强的含义。
- 🔮 发光的球体似乎专门代表文本或聊天界面。最直接的灵感往往来自OpenAI 的标志,但有些带有彩虹渐变边框的例子,在形式上更接近 Siri 的球体 (另一个聊天界面的参考)。
- 🤖 机器人通常被直接用来代表机器人或智能体。GitHub CoPilot机器人的流行可能正在推动这一趋势,而新来者如设计工具Musho.ai也紧随其后。
随着这项技术的应用场景不断发展,我们可能也会看到图标随之演变。然而,就像汉堡菜单或保存磁盘图标一样,虽然在边缘案例上可能会有一些争议,但我们可能要与这些图标共存一段时间了,因为用户已经习惯了它们。总的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一致的图标语言会带来用户和消费者的可预测性和信任。
我们可能会看到的问题出现,与技术将如何演进以及这些隐喻是否依然成立有关。我们会开始在基于 OpenAI 或 Gemini 模型的产品上看到特定的标识或水印吗?这会如何改变与之相关的图标,或那些没有使用这些模型的产品的图标呢?用户可能能够区分 CoPilot 的外观,就像Octocat如何拥有了自己的生命一样,但他们能区分多个 24x24 像素的机器人图标吗?还是我们会看到一种融合趋势?
目前,坚持使用星星图标可能是最稳妥的选择。
优势
- 模式收敛:视觉语言往往比 UI 或交互模式更快地趋同,因此我们看到星星表情符号出现在从小插件到 Google 旗舰模型 Gemini 的各种场合也就不足为奇了。使用熟悉的图标是一种安全的方式,可以帮助用户准确地找到您产品中使用 AI 以及由 AI 模型生成内容的功能。
- 新兴语言:如果我们继续看到这三种标志性图案被直接使用,它可能有助于用户区分不同类型的 AI 产品和交互。试着确定您正在构建的是哪一种,并借鉴其他常见模式,让用户感到安全和舒适。
反面模式
- 误导性表示:星星和机器人表情符号在其他用例中也经常使用。确保您没有以一种可能导致用户误以为某个功能具有它实际上没有的能力的方式来使用这些图标。在您的整个生态系统中保持一致地使用它们。
产品名:如何称呼 AI 助手
概述
我们应该如何称呼这个 AI 助手?一些公司已经开始给他们的 AI 助手起一个真实的名字(比如Intercom 公司的 Fin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即使你把自己的品牌延伸到 AI 助手身上,我们仍然需要一个统一的术语来指代 AI 技术本身。它是聊天机器人?人工智能?ChatGPT?智能体?还是其他什么?用户理应知道自己在与什么或者与谁交互。在用户明确知道自己正在与 AI 对话的情况下,称呼可能不那么重要。但是想象一下,如果你加入一个新公司,发现自己是在与第三方 AI 智能体交互,而不是团队中的某个人;或者在一次心理咨询中,你意识到对面的"人"其实是 AI,你会有什么感受?
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方式。我们可以预见,各家公司会尝试使用自己的专有名称,同时可能会在名称中保留 AI 等字眼,以表明对方是 AI 而非真人。
以下是目前业界的一些例子:
- Character.ai:给每个角色起一个名字(比如 Ask Socrates)
- Klarna:AI 助手(Ask our AI assistant)
- Notion:AI(Ask AI)
- ChatGPT:ChatGPT(Ask ChatGPT)
- Jasper:Jasper(Ask Jasper)
- Leena:Leena.ai
- Github:Copilot(Ask Copilot)
随着命名约定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趋势是在 AI 助手的头像或界面上添加标识,以明确用户是在与 AI 还是人类互动。客服软件公司 Intercom 将这个标识放在 AI 客服发出的消息旁边。Character.ai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而 Leena 则是在屏幕底部显示 AI 助手的身份信息。
这种做法目前还没有被广泛采用,但可以预见,为了提高 AI 交互的透明度,保护公司免于承担不必要的法律责任,同时让用户感到更舒适,越来越多的公司会采用类似的方式。
优点
- 品牌联想:毫无疑问,像 Siri 和 Alexa 这样的 AI 助手已经成为其背后公司的代名词。给你的 AI 赋予一个鲜明的角色,可以让它更有吸引力,同时为用户创造情感联结,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
- 识别 AI 身份:名字可以帮助用户分辨对方是否是 AI。使用特定的图标、名称和其他标识,有助于用户区分 AI 和人类客服。这可以让从 AI 切换到人工服务的过程变得更自然,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的指引。
缺点
- 恐怖谷效应(Uncanny Valley):过于逼真的人名可能会让人感到困惑。应当在界面中添加其他提示,避免用户分不清对方到底是机器人还是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