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工资数额如何认定标准
劳动仲裁工资数额如何认定标准
一、劳动仲裁工资数额如何认定标准
劳动仲裁中工资数额的认定标准通常遵循以下原则:
(一)劳动合同约定。若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中对工资数额有明确约定,且该约定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一般以此作为认定标准。例如约定月薪5000元,在无其他特殊情况下,就按此认定。
(二)银行工资支付记录。用人单位通过银行转账方式支付工资的,银行流水明细能客观反映实际发放工资情况。若工资构成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等,银行记录能显示实际到账的工资总额。
(三)工资条。若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工资条,工资条上详细记载了工资的各项组成部分,如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等,可作为认定工资数额的依据。
(四)同岗位同行业平均工资。在劳动者无法提供确切工资证据,用人单位又不配合提供相关资料时,可参照同岗位同行业的平均工资来认定。
(五)相关证人证言。同事的证人证言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可辅助证明工资数额,但证明力相对较弱。
二、劳动仲裁工资补偿标准包括哪些
劳动仲裁中工资补偿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例如,劳动者在单位工作3年8个月,经济补偿金为4个月工资。
(二)赔偿金。用人单位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应按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比如用人单位无故辞退劳动者,需支付相应赔偿金。
(三)加班工资补偿。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四)未足额支付工资的补偿,用人单位应补足差额部分。
三、劳动仲裁基本工资包括哪些项目
劳动仲裁中基本工资通常包括以下项目:
(一)计时工资,即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劳动报酬,例如小时工资、日工资、月工资等。
(二)计件工资,根据劳动者完成的合格产品数量或工作量,按照预先规定的计件单价支付的工资。
(三)奖金,支付给劳动者的超额劳动报酬和增收节支的劳动报酬,包括生产奖、节约奖、劳动竞赛奖等。
(四)津贴和补贴,为了补偿劳动者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劳动者的津贴,以及为了保证劳动者工资水平不受物价影响支付给劳动者的物价补贴,像夜班津贴、高温津贴等。
(五)加班加点工资,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以外工作所获得的额外报酬。
(六)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例如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执行国家或社会义务等原因按计时工资标准或计时工资标准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
本文原文来自66la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