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周固成:俗文学中的唐僧对历史玄奘形象的传承与嬗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周固成:俗文学中的唐僧对历史玄奘形象的传承与嬗变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857290532_100098090/?pvid=000115_3w_a

玄奘西行求法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流传,其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经历了丰富的演变。从宋元诗话中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吴承恩的《西游记》,再到清代的《昇平宝筏》,唐僧这一角色在文学创作中被不断重塑和演绎。本文将探讨这些演变背后的文化内涵及其对玄奘形象的影响。


邮票《玄奘》

玄奘西行求法的事迹海内皆知,在后期俗文学作品中被不断地演变、丰富和再创造,不同时代的文本如宋元诗话《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杨景贤的《西游记杂剧》、吴承恩的《西游记》以及张照的《昇平宝筏》中都塑造了各自不同的唐僧,均是以历史典籍中的玄奘作为原型,“在重塑唐僧形象的同时,各种戏谑元素对唐僧形象又带来一定程度的解构,唐僧被赋予更多的常人色彩,与历史上博学多识、意志坚定、聪慧非凡的玄奘形象还是相去甚远”。[1]78

玄奘经历了由史传到诗话、杂剧、小说再到宫廷大戏的发展演变过程,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轨迹,昭示了俗文学与史传不同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心理。

玄奘事迹的发展、演变在文学史上是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对以玄奘为题材的俗文学作品进行系统的梳理与研究,以小见大,可以厘清不同文体、不同时代思潮以及剧作家自身境况对玄奘形象传承与嬗变的影响,从而揭示俗文学中的人物形象演变的内在规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