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中药之“雷丸”
中医话中药之“雷丸”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
雷丸
学名:Omphalia lapidescens Schroet.
别名俗名:雷矢、雷实、竹苓、竹林子、竹铃芝、木连子
形态特征:菌核体通常为不规则的坚硬块状,歪球形或歪卵形,直径0.8~2.5厘米,罕达4厘米,表面黑棕色或灰褐色,有略隆起的不规则网状细纹,质坚实,不易破裂。内面为紧密交织的菌丝体,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浅灰黄色,常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半透明而略带粘性;气微,味微苦,嚼之有颗粒感,久嚼无渣。越冬后由菌核体发出新的子实体,一般不易见到。
生境分布:多寄生于病竹根部。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及甘肃、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主产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广西、陕西。此外,浙江、湖南、广东、安徽、福建等省亦产。
化学成分:含水分6.5%,灰分4.0%,醚浸出物0.6%,醇浸出物22%。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称雷丸素,含量约3%,为驱绦虫有效成分,加热失效。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入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消积,杀虫。治虫积腹痛,疳疾,风痫。注意:有虫积而脾胃虚寒者慎服。
雷丸的故事
从前,有位商人杨某,因为经常要到各地做买卖,所以很少在家,出门在外吃住都十分艰难。就在他三十岁那一年,不幸得了一种怪病。每当一开口说话,肚子就会隐约发出声音,将他的话重复一遍。因为声音不大,一开始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错觉,并不在意,谁知随着日子愈久,声音也愈来愈大,给他造成了很大的苦恼,他只好借着做买卖的机会,四处求医,无奈始终找不到一位大夫能治好他的怪病。
直到有一天,他从外地回家,途中经过一个小庙,由于天色已晚,想跟老和尚借住一宿,老和尚听到他肚子里的声音后,告诉他:“你这是染上了‘应声虫’病。”杨某半信半疑,问他如何能治好这病,老和尚说:“你只要拿起《本草经》来念,把所有的药念过一遍,念到那一味药,应声虫不敢回应,就吃这味药治疗!”
杨某虽不信,但想反正无害,回去后借了一本《本草经》,就读了起来,应声虫也一回应,正当读到雷丸时,应声虫竟没有回应!杨某不信,又念了几次,应声虫仍然静静的没有响应,回头再念其他药材,它又应声!杨某于是就赶紧到药房抓了药吃,果然治好了这个心腹大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