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蜈蚣临床应用要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蜈蚣临床应用要点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04/09/30771690_1119387358.shtml

蜈蚣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本文详细介绍了蜈蚣在临床中的应用要点,包括治疗癫痫、中风、疮毒、阳痿、顽痹证等方面的临床经验。

蜈蚣味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功能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

在临床实践中,蜈蚣常被用于癫痫、中风、疮毒、阳痿以及顽痹证的治疗,且常获佳效。

治疗癫痫

蜈蚣具有息风止痉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癫痫抽搐痉挛。常与全蝎、天麻、钩藤、僵蚕、紫河车、白术、半夏、天竺黄等配伍。药理研究证实,本品有中枢抑制、抗惊厥作用。

治疗中风

中风导致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等症状,多因络脉瘀阻所致。治疗宜采用息风通络的方法,可用蜈蚣配伍全蝎、白花蛇、地龙、水蛭、黄芪、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胆南星等。关于蜈蚣息风的用量,李士懋教授在其所著的《相濡医集·蜈蚣息风之偶得》中论述道:“蜈蚣用以治肝风,用量要大,一般20~40条。量小则效微或罔效。若用于虚风者,量不宜大,二三条足矣。”据此,临床中常用蜈蚣10条,配伍全蝎、乳香、黄芪、赤芍、桃仁、红花、防风等,治疗高血压病实证,有一定降压作用。蜈蚣有毒,大量使用时需谨慎。

治疗疮毒

蜈蚣有毒,其攻毒疗疮作用优于全蝎,可治疗疮疡肿毒。《本草纲目·第四十二卷》记载:“赤足蜈蚣,最能伏蛇,为上药,白芷次之。”故知蜈蚣有解蛇毒之功。根据本品能解蛇毒的功效,临床中常用以治疗带状疱疹,其基本方为瓜蒌30g,红花6g,蜈蚣2条,柴胡10g,黄芩10g,龙胆草6g,酒大黄6g,随症加减,多收良效。

蜈蚣解毒散结,治疗无名肿毒亦效。临床中常用蜈蚣12条,浸入75%酒精250mL内,再加红花5g,浸泡7天后使用。用棉签蘸药液涂抹患处,一日35次,治疗毛囊炎有一定疗效。药理研究发现,蜈蚣有抗炎、抗结核杆菌、抗皮肤真菌等作用。

治疗阳痿

蜈蚣辛温善行,有通络壮阳之功,常与雄蚕蛾配伍,制成酒剂,名蚕蚣酒,服之能兴阳道。临床中常用蜈蚣1~2条,加入逍遥散(汤剂)中,治疗肝气郁结之阳痿,往往奏效。

曾治一例男性,53岁,阳事不兴2年余,亦无晨勃现象,工作繁忙,事多烦心,曾经用大剂补肾壮阳药,无何疗效。诊脉弦而味涩,舌紫黯苔白。用柴胡10g、当归10g、生白术10g、茯苓10g、酒白芍10g、薄荷3g、炙甘草10g、川芎10g、蜈蚣2条、九香虫10g、菟丝子30g、刺蒺藜10g、生麦芽15g。水煎服,7剂。药后出现晨勃现象,守此方加减进退,月余而性功能显著改善。

研究表明,蜈蚣能显著增加小鼠全血及睾丸组织中RAN的含量。

治疗顽痹

蜈蚣通络止痛,且兼祛风,可治风湿顽痹证。临床在辨证用药的汤剂中,加入蜈蚣2条,全蝎4g,焙焦,研末混匀,冲服,治疗肩、腰、臀、腿顽固性疼痛有一定效果。研究发现,蜈蚣有镇痛、抗炎等药理活性。

与全蝎的比较

蜈蚣与全蝎均能息风止痉,解毒散结,通络止痛,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破伤风、疮疡肿毒、关节痹痛等常相须为用。但全蝎息风止痉优于蜈蚣,是中风偏瘫的要药,蜈蚣解毒散结优于全蝎,擅治疮疡肿毒。蜈蚣性温,又能壮阳,治疗肾虚阳痿等,是全蝎所不备的。

《中国药典》规定,蜈蚣常用量为3~5g。孕妇慎用。

图书推荐

郑虎占编著的《中药临证备要十六讲》介绍的97味常用中药临床应用要点,是作者长期研究中药的心得、应用中药的经验,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

重要提示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