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就是各个主体针对主要内容达成了一致意见,这主要体现的是意思自治。而合同生效呢,得在法律的保障下满足特定的法定条件,并且要受到国家的监管。成立的条件重点在于共同的意思表示,生效的条件则是由法律来全面进行判定。成立是生效的基础,对于合法的合同来说,成立和生效的时间有可能是一样的。要是没达到成立的条件,那合同就不成立;要是没达到生效的条件,合同就是无效的。
一、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与生效之区别剖析
1.在认定标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所谓“合同的成立”即是指合同创制阶段的完结,具体表现为主体间对于合同条款及其主要内容达成共识的进程;而“合同的生效”则是针对已经依法设立的合同而言,为了使之能够获得法律赋予的强制力而产生的有效性。
2.关于协议的这两种状态所适用的法规框架亦有所差别:在合同的成立阶段,我们应当遵循意思自治原则来处理相关事务,而在判断合同的生效情况时,国家则需要以适当介入并依据现有法规加以评判,只有那些符合法律规范的合同方能取得实质性的有效性。
3.合同的成立与生效所需满足的条件存在着重大区别:在通常情况下,合同的成立仅需主体间达成共识即可实现,然而在合同生效方面,我们需要依据法律标准进行严格判定,只有符合法定要求的合同才会被认为是有效的。
4.关于协议的生成都与生效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微妙差异:作为合同生效的前置条件,合同的成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合同的生效时刻与成立时刻并非毫无关联,即便生效时间可以独立于成立时间来予以确立,但符合法律规定的合同其成立时间与生效时间却往往呈现出一致性。
5.当合同无法满足成立或者生效的必要条件时,法律将承担何种责任结果:若合同未能达到成立的必要条件,那么我们面临的将是所谓“合同不成立”的情况;而如果合同无法满足生效的必要条件,其结果则可能会导向“合同无效”等境遇。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九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合同成立后何时开始生效?
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立即生效。一般来说,合同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其一,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其二,意思表示真实;其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若合同中有约定生效时间的,以约定为准;若无约定,则通常自成立时生效,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例如,不动产买卖合同需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后才生效。总之,合同生效的时间需根据具体合同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来确定。
三、合同未生效是否可以主张违约责任
合同未生效一般不可以主张违约责任。合同生效是合同承担法律约束力的前提,未生效的合同尚未对双方产生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但如果合同约定了生效条件或期限,在条件未成就或期限未届满前,一方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等,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可能需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例如,一方恶意阻止条件成就,导致合同未能生效,对方可要求其赔偿因信赖合同能够生效而遭受的损失。总之,合同未生效时主张违约责任需谨慎,要根据具体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辨析:合同成立是各主体就主要内容达成共识,强调意思自治;而合同生效则需在法律保障下满足法定条件,受国家监管。成立要件注重共同意思表示,生效要件则由法律全面判定。成立是生效的前提,合法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可能一致。未达成立条件则合同不成立,未达生效条件则合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