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一年级语文作业设计案例
随着教育部对教育深化改革的优化,对学生们的作业要求发生了质的改变。《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指明了新的航向。新课程中的作业设计不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而是致力于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和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孩子们巩固知识、快乐实践的园地,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小,儿童情趣很浓,主动性不强,自理能力差,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因此,语文作业的设计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设计一些开放性的作业,让学生在联系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语文能力。
国家教育部明确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作业”。这里的“不留作业”主要是指不布置课外的书面家庭作业,并不意味着完全不要任何作业。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即使是口头作业,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读读、背背,更应该注重语言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
《快乐读书吧》作业设计案例
在教学《快乐读书吧》时,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还没有开始学拼音,识字难度较大,教师决定不限制书目,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书进行阅读。然后让学生在学校分享自己喜欢的部分或内容。这种讲与听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还能实现家校融合,在家里阅读,在学校交流,是一种很好的互动方式。
《金木水火土》作业设计案例
《金木水火土》是一篇融常识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有趣小儿歌。本文借助儿歌的形式,语言浅显,较容易读懂。通过学习,让学生在儿歌中识字并完成书写。
作业设计:
学写生字“一、二、三、上”,用这几个新的字组词,并随意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句简单的话。(组词与说话都是只说不写)
设计意图:
加强一年级说话训练,这不仅是为中年级奠定基础,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低年级说话起步的重点是说好句子,而句子是由词语组成的,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汇的好习惯。如果每学过一篇课文,从中学会一些词语,再模仿说一说就会积累很多词语,丰富了词汇。然而,有了丰富的词汇,也并不等于能说好句子。加强句式的训练是教学低学段的重要任务。
《日月水火》作业设计案例
在学习《日月水火》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象形字,并仔细观察象形字的演变。课堂开始时,利用课件展示象形字演变的过程,通过动画激发学生的猜字兴趣。例如,课件出示四四方方的稻田,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能猜猜这是什么字吗?”通过这样的互动,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我们身边有没有哪些字和图片有所相似,猜猜它们古时候又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也用这些字说一些词语,选择其中的词语说一句话。(提示:观察身边的人、物、景,你会有惊喜的发现哦!)
设计意图: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的事物比较少,视野不够开阔。作业设计中,教师应常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一作业,既是词语的积累,又是句式的训练,在完成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对人物、事物、景物的观察能力。当然要让一年级的孩子语言的表达能力提高,不能一味地填鸭,而是把他们的话,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循循善诱转化得更加合理规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更重要的是找到最合适的范例,这么做不仅能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加强学生对文本、词语的理解能力。
拼音教学作业设计案例
在教学拼音《i u ü y w yi wu yu》时,为了让作业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设计了有趣的儿童语言。例如,通过“y牵着i一起出去玩啦,就组成的整体认读音节yi”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随后布置相应的作业。
作业设计:
同学们可以试着让i、u、ü都跟着他们的爸爸妈妈出去玩吗?快来帮帮他们吧!(提示:同学们要注意ü时一个很有礼貌的孩子呦)
设计意图:
括号中的提示语是启发学生一定要注意字母的变化。当学生观察了以后,可以发现它的变化,这样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低年级的学生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探索欲和好奇心,如果充分利用好了这两种特性,就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语文的学习来源于生活实践,作业的设计更不能脱离生活。仅仅学习书本上的知识对于语文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过去的语文作业都是固定格式的,几乎每天都一样,不外乎就是抄写,作业也大部分都是重复机械的劳动,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感。应该将作业内容与教材紧密结合,对作业的结构也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他们有一个积极展示自我的空间。在设计作业时,要整体看学生的水平,也要看到每个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设计作业的时候不能太难,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觉到自己能够独立的完成作业,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这样将生活与语文相结合,不仅仅让学生知道了生活中的小知识,同时也让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充满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