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汉语成语"平分秋色"到底是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文读懂:汉语成语"平分秋色"到底是啥?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922/14/85033340_1134723043.shtml
在汉语成语中,"平分秋色"是一个使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情况。这个成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更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个成语的前世今生。
平分秋色:
原意是指中秋时分,即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处于秋季三个月之中,正是秋天平分之处,因此用来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或两者一样出色,难分伯仲。
成语出处:
该成语最早出自《楚辞·九辩》,其中有“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之句,虽然这里并未直接出现“平分秋色”四字,但“平分四时”已蕴含了平均分配、不偏不倚的意味,为后来“平分秋色”成语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而更为直接和明确的“平分秋色”表述,则见于宋代诗人李朴的《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在这句诗中,诗人以“平分秋色”来形容中秋之夜的明月,既指月亮将夜色平分,也寓意着中秋时节是秋季的中点,秋天被平均分配,从而赋予了“平分秋色”以更加具体和生动的意象。
此外,唐代韩愈的《昌黎集·卷二·合江亭》中也有“穷秋感平分,新月怜半破”之句,虽然这里的“平分”并非直接针对“秋色”,但同样表达了对秋天时令变化的敏感和感慨,与“平分秋色”所蕴含的时序平分、季节更迭之意相呼应。
衍生意义与用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平分秋色”这一成语逐渐脱离了其原始的时间背景(即中秋时节),而更多地被用于比喻性的场合,如形容比赛、考试、竞争等双方势均力敌、难分胜负的情况。在句子中,它通常作谓语、宾语、状语,用于表达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的意思。
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势均力敌、旗鼓相当、不分胜负、不分高低等,这些词语都强调了双方之间的平衡和相持不下。
反义词:天壤之别、判若云泥、独占鳌头等,这些词语则强调了双方之间的巨大差异和不平衡。
热门推荐
智能生活:科技如何引领个性化的日常健康管理与提升生活品质
沈阳故宫:清文化发源地的建筑瑰宝
辽宁人口回流:经济复苏的新信号
米其林大厨教你做西班牙菜
西班牙美食背后的历史故事
伊比利亚火腿:西班牙美食必打卡!
古人结婚与现代有何不同,浅析古代婚姻制度的演变和特点
头婚债务二婚有牵连吗
阜新旅游必打卡:瑞应寺和海棠山
阜新:从“煤都”到新兴产业高地的转型之路
阜新“厚道之城”暖心行动大揭秘!
玉龙故乡:阜新八千年文明探秘
脚后跟疼痛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滑坡灾害中的自救互救:关键时刻能救命的应急指南
秦始皇北伐匈奴:统一六国后的军事征伐
秋冬高发!如何预防扁桃体炎引发的疼痛?
《魔兽世界》猎人完全攻略:从入门到精通
猎人求职指南:从野外到职场的转型之路
身份证换领“十问十答”,看看有您关心的吗?
上海飞新疆乌鲁木齐,特价票低至千元!
不反光玻璃:告别刺眼眩光,尽享清晰视野!
冬季养生:完美姜汁撞奶制作秘籍
中大与港大研究:长期暴露于PM2.5环境,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
常州市小学职业启蒙教育的创新实践
家校共育: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家校社协同推进小学劳动教育:现状、挑战与对策
小学生劳动教育助力心理健康
对羽毛球运动过渡球技战术的研究与分析
喉咙痛来袭,该如何应对?
新手必读:小狗满月后的科学饮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