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任城区:以信用“小积分”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济宁市任城区:以信用“小积分”带动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
近年来,济宁市任城区积极探索创新“信用+农村人居环境”模式,通过建立“街巷片长”管理责任体系、常态化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推行“信易+”多样化正向激励模式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形成了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新格局。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近年来,在济宁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任城区把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创新建立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全域推广“信用+人居环境”治理模式,在激励群众主动参与、环境管护常态长效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济宁市任城区地处鲁西南平原,是济宁市主城区、都市区融合发展核心区,辖2个镇、13个街道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64个村居,总面积65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7.56万人,素有“运河之都、济州古城”的美誉。任城区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政府重视但群众参与不够、管护机制不健全、易反弹等问题,探索创新“信用+农村人居环境”模式,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积极倡导环保、健康意识,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跳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改变了“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形成了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长治久美,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截至目前,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活动157万余人次,每年节省村级支出2000余万元。街巷片长巡查共发现问题点44.27万件,办结44.27万件,办结率达100%。全区纳入人居环境整治的344个村庄全部达标,其中示范村占47%,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100%;创建美丽庭院1.8万余户,建成率达36.03%。2021年,“信易+”工作被评为“全省惠民便企优秀案例”,2022年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案例,2023年,任城区成功入选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试点县市区名单。省农业农村厅来区专题调研,给予充分肯定,农业农村部予以介绍推广,《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权威媒体点赞报道。
健全信用体系建设组织架构。按照“区委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编制23人”的标准,配齐配强了区社会信用中心工作力量,明确农村居民信用管理科工作职责,配合区人居办共同抓好“信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调整由书记、区长“双挂帅”的信用建设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协调推进全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实体化运行镇(街道)社会信用中心,充实专门工作人员,统筹推进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工作。组建村(社区)信用评审会,负责审核居民信用信息;每个村(社区)确定1名信息采集员,负责组织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收集、提报居民信用信息。
完善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人居环境整治深度融合,优化《农村居民信用管理办法》指标体系,明确把志愿服务、义务出工、门前“五包”等列为村民信用监管重点事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庄环境整治,自觉维护村容村貌。对自愿参加卫生扫除、义务植绿护绿、创建美丽庭院等58项正面行为,进行信用加分;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损坏公共设施等54项负面行为,扣减信用分,旗帜鲜明树立“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导向。优化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好社会法人、自然人、村居组织、机关事业单位四个基础信用数据库,推广使用门户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形成实时共享、互联互通的信用管理平台。
建立“街巷片长”管理责任体系。将村庄划分为若干街巷、片区,村级组织选拔街巷片长,按照“每500人配备1长”的标准,把公道正派、敢说敢做、勇于担当、热心公益的村“两委”成员或村民小组长、党员任命为街巷片长。落实街巷片长任务,将环境治理作为街巷片长履职尽责的重要内容,各街巷片长专门负责村庄卫生巡查、督导问题整改、整治结果反馈等,并自觉清理自家房前屋后、村居公共区域卫生,为群众作出表率,引导本区域群众主动配合各项治理任务落实。对表现优秀的,予以信用加分,优先参与评先树优、“两代表一委员”推荐,享受10大惠民便民“诚信礼包”,确保每个村人居环境有人专门抓、愿意干。
**常态化开展“信用+”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党委政府工作开展到哪里,信用建设就延伸到哪里”的思路,推行志愿招募—培训动员—活动实施—成果验收—积分兑换—信息公示“六步工作法”,突出村干部带头、党员带头,组建“红先锋”“好青年”“巾帼美”“夕阳红”“爱上门”“巧工匠”等各类“信用+”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大规模招募志愿者,广泛开展“信用+环卫保洁”“信用+绿化养护”“信用+沟渠疏通”等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村民主动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破解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难题,有效增强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
评星定级强化居民荣耻观念。依托全区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为全区18周岁以上居民全部建立信用档案,实时汇总每位居民参加环卫保洁、植绿护绿、沟渠清理、扶弱济困等志愿服务和好人好事信息,动态记录居民信用积分变化情况和加减分事项。居民年度信用基础分为1000分,根据评价指标进行加分和减分,形成居民信用等级,由高到低依次设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零星6个等次。以家庭为单位,制作居民信用二维码,在村显著位置设立公示栏,实时公示每个居民的得分情况和信用星级。通过张榜公示居民的信用状况,强化村民参与村庄建设的热情,进一步提升村民素质,净化村风民风。
**推行“信易+”多样化正向激励模式。**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余万元,创新推出“信易行”“信易游”“信易医”“信易批”“信易贷”等惠民便企激励场景,对信用等级高的个人,提供免费乘公交游景点、免费健康体检、免缴水费物业费、补贴医疗保险、容缺办理、低息贷款等10大“诚信礼包”。采取镇街列支、集体筹资、社会捐赠等多种形式,在全区分批建设100个“信用超市”,专门用于信用积分兑换;建设50个“诚信驿站”,用于志愿者招募、培训、交流;建设10个“悦享小院”,为诚信居民、老弱群体提供就餐、洗衣、保健、休闲等免费服务。按照“1分10元”的标准,当场发放“信用积分兑换卡”,凭卡可到指定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每个村(社区)每月评选表彰5—10名“信用之星”,发放总价值600—1000元的实物奖励,让诚信居民既有面子、又得实惠。通过抓信用建设,树立“信用有价、诚信受益”的鲜明导向。
开发“人居慧管”小程序。依托全区信用平台,开发农村人居环境街巷片长智慧化管理小程序,推行线下线上“双线并行”的动态管理模式,实现工作签到、自查问题、整改反馈、上级督导、美丽庭院创建等多个事项一键上报。线上,依托智慧化管理小程序,实时显示环境卫生问题点整改情况,由镇(街道)跟踪督导落实,形成发现、处置、跟踪、督查、结案的工作闭环。线下,每日派出督导组实地到镇(街道)进行巡查督导,对突出问题形成书面通报,呈报区主要领导和包保镇街的区级领导,提高人居环境整治督查效能。同时利用小程序,及时发布重要信息公告,每日更新督查通报,展示街巷片长风采,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更加高效有序。
任城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久久为功、扎实推进。将“信用+”嵌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全域推广“信用+人居环境”治理模式,以“三项创新”助推“三大转变”,以信用“小积分”推动环境“大提升”,实现了农村人居环境大提升,形成了全民参与、共治善治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一是创新开展“信用+群众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从“旁观者”向“主力军”转变,以积分兑换物质奖励,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破解了“干部干、群众看”的工作难题,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二是创新推行“街巷片长”制,推动人居环境管护机制从“突击战”向“常态化”转变,做到每条街巷都“有人抓、有人管、无盲区”,跳出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形成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新格局。三是创新实施智慧化管理,实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慢作为”向“快落实”转变,线上线下联动处置,有效解决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问题发现慢、工作缺乏监督、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一批制约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历史遗留问题、反弹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和遏制,持续提升了群众幸福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