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本科劳动法考试必背知识点
自考本科劳动法考试必背知识点
自考本科劳动法考试必背知识点
考试知识点1:劳动关系的特征
(1) 劳动关系的主体,一方是劳动者,另一方是用人单位;
(2) 劳动关系必须产生于劳动过程之中;
(3) 劳动关系兼有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双重性质;
(4) 劳动关系具有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相互交错的特征;
(5) 劳动关系以劳动力的给付为主要内容。
考试知识点2:劳动法基本原则的条件
(1) 必须贯穿劳动法律条文始终,体现劳动立法的核心和灵魂;
(2) 必须是执法的基本准则,具有劳动法律规范的最高效力;
(3) 必须在指导劳动立法和约束劳动执法中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 必须对劳动立法、劳动守法和执法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考试知识点3:劳动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1)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原则;
(2) 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 坚持劳动者平等竞争与公平保护原则;
(4) 实行劳动行为自主与劳动基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5) 坚持法律调节与“三方”对话相结合的原则。
考试知识点4:劳动法律关系的法律特征
(1) 主体的特定性;
(2) 主体之间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交错共存的特点;
(3) 内容体现了国家与当事人的双重意志;
(4) 客体表现为兼有人身性与财产性的特定的劳动行为;
(5) 围绕劳动者的保护展开的。
考试知识点5: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1) 就业权。
(2) 劳动报酬权:指劳动者参加社会劳动,按其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从用人单位取得报酬。
(3) 休息权。
(4) 职业安全权。
(5) 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权。
(6) 生活保障权。
(7) 结社权与集体协商权。
(8) 合法权益保护权。
考试知识点6:劳动者的基本义务
(1) 全面履行劳动义务;
(2) 不断提高劳动技能;
(3) 认真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范;
(4) 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5) 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
考试知识点7:劳动法律关系与劳动关系的联系与区别
(1) 联系:
① 劳动关系是劳动法律关系产生的基础。
② 劳动法律关系不仅仅反映劳动关系并且对劳动关系产生积极影响。
③ 劳动法律关系是社会内容和法的形式的统一。
(2) 区别:
① 劳动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而劳动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
② 劳动关系的形成以劳动为前提,而劳动法律关系的形成以劳动法律规范的存在为前提。
③ 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则是法定的权利义务。
④ 劳动关系的范围大于劳动法律关系的范围。
⑤ 法律关系具有法律效果,劳动关系不具有法律效果。
⑥ 法律关系属于形式范畴,劳动关系属于内容范畴。
考试知识点8:劳动就业的特征
(1) 法定的就业年龄。
(2) 就业的主体必须具有劳动能力。
(3) 自愿。
(4) 能够为社会创造财富或有益于社会的劳动。
(5) 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
考试知识点9:劳动合同的可备条款
(1) 试用期条款(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的80%或者不得低于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 服务期条款;
(3) 保密条款;
(4) 补充保险;
(5) 福利待遇;
(6) 竞业限制条款;
(7) 违约金和赔偿
必备条款: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责任人;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号码;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考试知识点10:非典型劳动合同
【名词解释题】
(1) 劳务派遣合同,指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再与接受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将被派遣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从而形成的非典型形式劳动合同。(2年以上)
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在被派遣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用工单位与劳务派遣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规范劳务派遣:
① 用人单位或者其所属单位出资或者合法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向本单位或者所属单位派遣劳动者的,属于不得设立的劳务派遣单位。
② 明确劳务派遣单位不得以非全日制用工形式招用被派遣劳动者。
(2) 非全日制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签订的,以小时计酬为主,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4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24小时的非典型形式的劳动合同。(不得约定试用期,15日支付劳动报酬,可书面或口头)全日制用工的,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本文原文来自皮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