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古代说的三教九流是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古代说的三教九流是什么?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17/07/30493131_1120609571.shtml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三教九流”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文化大百科”,它讲述了咱古人如何信仰、怎么思考,还揭秘了各行各业的人们如何在社会里头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教”,就是咱老祖宗最认的三大信仰——儒教、佛教、道教。这仨就像是信仰界的“三巨头”,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粉丝。

儒教,孔子老师是创始人,他讲的“仁义礼智信”,就是古代的“公民道德手册”。儒教主张当官的要实行“仁政”,百姓要守规矩、讲礼貌,大家都要诚实守信。到了后来,孟子、朱熹这些大儒又给儒教学说添砖加瓦,让它成了国家认可的“官方信仰”,影响了学校教育、法律制定,甚至家家户户的待人接物。

佛教是从印度“进口”的,到了咱中国,经过几百年改良,变成了禅宗、净土宗这些“本土版”。佛教说,人生苦啊,要想解脱,就得明白“因果报应”,做好事积德,坏事遭殃,还要修炼内心,争取死后去个叫“极乐世界”的好地方。像玄奘大师、慧能大师这些人,翻译佛经、开讲座,让佛教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了不少人的心灵寄托。

道教算是咱自家产的,创始人张道陵,尊崇的老子,就是写《道德经》那位。道教讲究“天人合一”,想长寿?那就学道家养生,练气功、吃丹药,说不定还能修炼成仙呢!像葛洪、王重阳这些道士,一边研究长生秘术,一边开坛做法、为民祈福,让道教在民间扎了根。

“九流”最早说的是先秦到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相当于那时候的“思想市场”。后来,“九流”又被用来指代社会上的各种职业,有点像现在的“行业分类”。

1、思想大辩论

最初的“九流”,就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这九个“思想俱乐部”。比如儒家讲道德,道家讲自然,法家讲规矩,墨家讲平等互助,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招牌菜”。他们互相辩论、互相学习,就像现在的学术论坛,热闹得很。

2、职业大排队

后来,“九流”开始用来给职业“排座次”,分出了上、中、下三等。上九流包括皇帝、大知识分子这类“社会精英”,中九流有医生、读书人这些“专业人士”,下九流则是师爷、衙役、艺人、小商贩这些被认为地位较低的职业。这就好比现在的“职业排行榜”,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不同工作的看法。

“三教”虽然各讲各的,但其实它们一直在“跨界合作”。比如,佛教的打坐冥想,道教拿去用了;儒家的伦理,佛教也吸收了。这就像是现在的企业搞“跨界营销”,强强联手,大家都受益。这种“信仰大融合”,让咱中国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古代的“九流”职业划分,到了现代早就不适用了。现在,社会发展快,职业种类多到数不清,而且很多以前被认为是“下九流”的工作,现在可能待遇好、受尊重,比如艺人成了“明星”,商贩做成了“企业家”。这就是社会进步,职业不分贵贱,有能力、有贡献,就能赢得尊重。

不管是古代的小说、戏曲,还是现在的电影、电视剧,都喜欢拿“三教九流”的人物当主角,因为这样故事才有看头。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是佛教徒,孙悟空懂道术,猪八戒带着人间烟火气,这就是“三教”在一个故事里的大聚会。再比如,《人民的名义》里有法官、检察官、企业家、官员……各行各业的人物粉墨登场,展示了现代版的“九流”。

“三教九流”就是一幅描绘古代中国人精神世界和社会生活的全景图。虽然时代变了,有些具体内容已经过时,但“三教”传递的道德观念、“九流”体现的社会分工原理,依然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