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可建立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可建立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eeo.com.cn/2025/0307/715305.shtml

全国人大代表黄花春连续三年在全国两会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今年,她带来了《关于加快医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建议》。作为广西崇左市高级中学副校长,黄花春在一线教育岗位工作了20多年,通过走访广西多个边境县市的学校,她发现乡村学校中留守儿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采取极端行为的事件频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

青少年心理健康已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青少年精神障碍患病率达17.5%,自杀行为是突出表现,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JAMA Psychiatry》(精神病学期刊)2024年报告指出全球约2.93亿5岁至24岁儿童和青少年至少患一种精神心理障碍,10岁至19岁青少年患病率为14%,是该年龄段非致命性残疾主因,占总残疾寿命年数的20.27%。

与此同时,精神科医师数量少且分布不均、诊疗资源差异大等制约了服务开展。

乡村学校心理健康问题凸显

在调研走访中,黄花春发现一些学校为了防止学生发极端事件的发生,采取了一些颇显极端的措施,比如在宿舍、教室以及走廊等活动区域安装防盗网,甚至在高楼层中间放置安全网。这些举措反映了学校急于自保的心态。但学生长期处在这种类似监狱的压抑环境中,最终只会导致他们的抑郁程度加深。

2023年9月,崇左高中对1000余位高一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情况咨询,结果发现约有100名学生的普测量表得分在15分以上(即可能存在中重度抑郁),超过20人曾主动去医院检测过心理抑郁情况。

此外,在调研乡镇学校时,黄花春发现许多学校未配备心理健康教师,也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课或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室,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停留在表面。这种现状与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有关,也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关。一些乡镇学校会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在没有资金支持的情况下,硬性要求学校聘请心理健康教师并不现实。

影响因素分析

高考压力并不是影响乡村学校孩子心理健康的第一大因素,家庭层面的影响更为突出。乡村学校其实也想改变现状,但很多时候有心无力,只能眼看着中小学患抑郁症的学生数量逐年递增。

首先,在个体方面,内向、敏感、焦虑倾向性格的青少年更易产生情绪问题,而低自尊和缺乏自我效能感的孩子也常受到精神困扰。

其次,家庭环境是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不良童年经历、家庭经济状况、教养方式以及成员关系等都会深刻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其中家庭暴力、父母离异等负面经历的影响尤为深远。相反,家庭的支持与鼓励则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

第三,社交关系也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较大影响。同伴和师生关系以及社交网络都会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校园欺凌、社交孤立或不良师生关系容易引发青少年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持续性存在。

应对不足与建议

在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上,目前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学生焦虑、抑郁、网络成瘾、校园欺凌等问题较为突出,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精神障碍或极端行为,若不及时干预,还可能延续至成年。

其次,大量中小学仍缺乏专业的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也未能充分发挥;医疗机构的服务覆盖不足,校医协作机制不够完善;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医教融合、基层精神科建设也相对滞后。

黄花春建议推动医教融合来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具体举措包括:

  1. 建议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多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议事推进工作,从预防、筛查、诊断、干预治疗到后期管理,实现医教全过程的协同发力;
  2. 建立精神心理健康筛查监测数字平台,依托医学标准助力识别和干预;
  3. 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其心理发展状况,实现信息共享,便于及时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4. 组织精神科专家、心理治疗专家培训学校心理教师,提升其识别和应对学生精神心理问题的能力;
  5. 设立转诊绿色通道,保障学生及时获得专业的医疗服务;
  6. 鼓励社会公益基金参与,支持低资源地区的发展。

黄花春同时建议以电影为载体,推进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宣传计划:

  1. 鼓励创作拍摄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题材电影及纪录片,并将其作为重要的宣传渠道。院线应增加对这类题材的电影排片量,并在影院内进行开展落地宣传,吸引家长、老师和学生走进电影院。同时,利用报纸、电视、杂志、新媒体及互联网平台对相关电影进行广泛报道和宣传,扩大其社会影响力。教育部门、医疗部门应组织观影活动,并开展后续教育活动。

  2. 邀请精神医学专家和心理治疗专家参与电影的创作与宣传过程,对影片内容进行解读,帮助公众正确认知和甄别儿童青少年精神疾病及心理健康问题。以电影放映为契机,通过多种渠道普及精神心理健康知识,特别是助力家长和教师掌握相关教育方法,提高对心理精神问题的识别能力。

  3. 设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题材电影的创作与宣传工作。推动院线与教育部门、医疗部门展开合作,制定优惠观影政策,提高观影的便利性。同时,建立评估反馈和奖励机制,根据影片质量及宣传效果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给予奖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