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时代,更加需要生涯规划!各地相关报道汇总
新高考时代,更加需要生涯规划!各地相关报道汇总
新高考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除了新疆、西藏,其他省份都已经实施了新高考。新高考机制下,如何做好生涯规划成为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本文通过梳理陕西、黑龙江、北京、广东、江西、四川、湖北、广西等地的实践经验,以及教育专家的专业解读,全面阐述了生涯规划在新高考中的重要地位和具体实施路径。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鼓励学生做好未来职业规划,按照职业规划选择大学专业,并通过不同于以往的志愿填报模式,帮助学生更可能地被录取到自己想去的专业。因此,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长、同学,都需要更加重视生涯规划。
各地实践案例
陕西省
近年来,西安多所高中加大了对学生生涯规划工作的投入。例如,西安市第三中学将生涯规划教育定名为“生涯导航”教育行动,通过建立档案、课程引导、测评、精准辅导、专家讲座、家校共育等多种方式持续进行。创新港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则将生涯教育课、生涯体验和生涯讲座融入学生的日常教学中,通过职业访谈、模拟招聘等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和职业。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校长王明伟指出,新高考改革充分彰显了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学生依据自己人生规划,结合国家需要、自身兴趣、志向,慎重选择,实现自我理想,服务国家建设。
北京市
北京市顺义区教育考试中心主任鲍文建议,学生进行等级考科目选择要坚持“以我为主”,认真分析自我,明确兴趣、爱好与特长,从兴趣出发,根据个人特长选择。同时,要结合高校专业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愿景目标,科学分析,实现最优的“双向选择”。
广东省
石门中学将导师制传统发挥得淋漓尽致,导师可以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提供生涯发展和学习规划方面的个性化指导。南海中学则对新高考的“3+1+2”科目设置进行了优化,增加数学、物理等学科的随堂训练量。
江西省
江西省强调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主要包括理想信念指引、心理调适教育、学习发展指导、健康生活引领、生涯规划引导等。学生选择选考科目,要基于自己的兴趣爱好,但也受到高校专业要求的影响,不同高校不同院系对报考学生的专业要求也不一样。
四川省
雅安北附实验学校在做好国家要求的标准课程外,还根据未来新高考改革对学生的要求,为学生增加大量必修综合素质课程。学校开设了双外语(英语、日语)学习、计算机编程课程(人工智能学习)、国学(文化素养)、形体舞蹈(外在形象)、艺术鉴赏能力(每周一幅名画和每周一首名曲)、生涯教育(从一开始就寻找自己的真兴趣、真爱好,尽早精准培养)、书法等课程。
湖北省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中学开展高中教师生涯规划教育通识性全员培训和国际生涯规划师认证培训。全体教师参加了通识性培训,41名教师参加了生涯规划师认证培训。通过培养生涯规划的“种子教师”,帮助学生进行职业优势测试、开展职业角色模拟、组织职业分享活动,让学生发现自己显性的和潜在的特长、兴趣,从而帮助他们结合自己的志向,做好长期乃至终身的生涯规划,完成即将面临的选考科目的选择。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也高度重视生涯规划教育,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教育政策专家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副教授杨玉春指出,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引发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点任务,“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是其中之一,并且明确了对学生理想、心理、学习、生活、生涯规划指导应注重指导实效、健全指导机制的要求。
生涯规划教育是构建学生学习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桥梁,就高中生而言,生涯探索、生涯决策、生涯行动和生涯指导都是其生涯规划过程中的重要课题,是破解生涯规划难题的重要方法。
结语
新高考改革带来了高中教育生态的巨大转型,给学生、教师和学校带来了挑战。各地都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以帮助学生在新高考机制下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重视生涯规划,不仅是为了应对高考,更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