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庙、滚印和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带你走进一个古老的文明
塔庙、滚印和楔形文字,《苏美尔文明》带你走进一个古老的文明
苏美尔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其独特的塔庙、精美的滚印和先进的楔形文字,展现了这个古老文明的辉煌成就。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拱玉书的新作《苏美尔文明》近日由译林出版社推出,该书全面深入地研究了苏美尔文明的各个方面,引发了广泛关注。
11月17日,译林出版社与上海图书馆联合邀请《苏美尔文明》作者拱玉书教授在上海图书馆东馆举办了一场主题为“历史始于苏美尔”的新书分享会,为众多热爱古代文明的读者带来了一场知识盛宴。
作为《国外文学》编委、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副理事长,拱玉书教授长期致力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研究,主持并完成多项国家级项目。
《苏美尔文明》一书基于丰富的考古和文献资料,对苏美尔文明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书中详细考察了苏美尔文明的发现过程、典型国家、历史兴衰以及在文字、文学、教育、法律和建筑等方面的伟大成就,让读者得以领略这个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拱玉书教授在书中提出,“历史始于苏美尔”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在西方世界历史研究领域比较流行的说法。这并非意味着苏美尔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源地,而是强调苏美尔文明在多方面引领了当时的世界文明发展。公元前三千纪,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产生了比较发达的文明,但总体而言,苏美尔文明在多个领域都展现出独特的领先地位。
在新书分享会上,拱玉书教授从西方古代经典谈起,结合人们对这一消逝文明的早期探索,详细介绍了苏美尔文明存在的相关证据、兴起与衰落历程,以及其在政治、法律、教育等领域的先进性。他特别强调了苏美尔文明的三大独特标志:塔庙、滚印和楔形文字。
教授向现场读者讲述了巴比伦塔庙的兴建起源,展示了早期乌鲁克时期的滚印,并从类型学角度介绍了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滚印图案中的人物形象及其所包含的楔形文字。他还对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使用的滚印材质进行了区分。
此外,拱玉书教授详细介绍了比《汉穆拉比法典》更早的《乌尔娜玛法典》,并以阿拉塔王与使者之间关于苏美尔文字起源的故事作为分享会的结尾。这个故事反映了苏美尔人对文字本质的理解:文字不仅是语言的可视符号,更是能够跨越时空记录和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
(出版社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