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医学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与质量检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医学检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与质量检测

引用
丁香园
1.
https://www.dxy.cn/bbs/newweb/pc/post/50897010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与质量检测在医学检验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本文从生物化学特征、临床意义、检测方法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CK-MB活性与质量检测的关系和互补性,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CK同工酶的生物化学特征

CK是由2个亚基(B和M)组成的二聚体,每个亚基的分子量约为40 kDa。这些亚基分别由14号和19号染色体生成。由于酶的活性形式是二聚体,因此只能存在3对不同的亚基配对形式:BB(或CK-1)、MB(或CK-2)和MM(或CK-3)。这三种同工酶都存在于细胞质中,或与肌原纤维结构有关。

血清中的CK有可能以大分子形式存在,即所谓的巨CK(Macro-CK)。这些非典型的高分子质量酶的清除减少会导致异常高的血清酶活性。Macro-CK有两种形式:类型1和类型2。1型是CK的复合物,典型的是CK-BB和免疫球蛋白,通常是IgG,但也有其他复合物,如CK-MM与IgA。1型Macro-CK 没有病理学意义,但它可能是血清CK结果升高的原因,导致诊断混乱和不必要的进一步调查。它的发生率为0.8%~2.3%。

第二种形式是低聚的线粒体CK(CK-Mt),据报道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在0.5%~2.6%之间。它主要见于患有恶性肿瘤或肝脏疾病的严重成人,以及有明显组织损伤的儿童。在血清中出现这种形式通常与预后不良有关。巨CK可能干扰一些检测CK-MB的免疫抑制方法。

临床意义

临床中,在怀疑肌肉损伤、炎症、坏死时,CK测定是首选的实验室测试。CK-MB是关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质量的临床研究中首选的生物标志物。CK同工酶与总CK活性的关系,以及CK同工酶活性与质量的关系,也是疾病诊断的依据。

例如,骨骼肌损伤升高的CK主要同工酶是CK-MM,而慢性损伤的骨骼肌(例如由于极端运动)可能含有大量的CK-MB,这是由于“胎儿逆转(fetal reversion)”现象,胎儿的蛋白质合成模式(B单体)重新出现。因此血清CK-MB同工酶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升高。这一解释也可以解释有时在慢性肾衰竭(尿毒症肌病)中观察到的CK值升高。

多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后血清CK及其MB同工酶的变化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然而,现在临床上更适合使用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或T。但是也有学者研究发现,CK-MB活性与质量联合应用有助于AMI的早期诊断。

检测方法

免疫测定法适用于CK-MB的直接测定,包括测定CK二聚体B亚基催化活性的免疫抑制技术。但该方法受限于CK-BB、巨CK或CK-Mt的干扰而导致特异性降低。此外,由于CK-B只能代表CK-MB的1/2活性,因此吸光度的变化乘以2才能代表CK-MB的活性,这就会导致该方法的分析灵敏度显著下降。

目前,推荐的方法是使用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MB二聚体的“夹心”免疫分析法来测量CK-MB蛋白“质量(mass)”的浓度。质量分析比基于活性的方法更敏感,CK-MB的检出限小于1 mg/L。其他优点包括样品稳定性,不受溶血,抗凝剂或其他催化活性抑制剂的干扰。

临床中,CK-MB质量的检测,有在生化分析仪中使用透射比浊法的,有在免疫分析仪使用散射比浊法的,有采用化学发光法的,有采用电化学发光法的,还有不同的POCT方法。

与酶活性一样,酶质量的检测可能取决于所使用的试剂、校准品的不同,通常会导致不同方法之间质量、活性的检测结果不同。

对于CKMB活性与质量的关系,由文献研究表明:在CK-MB质量浓度非常低的样品中,每质量的活性(活性与质量的比值)异常高,这可能是由于活性测定法的灵敏度低于质量测定法。

临床收费

在收费目录中,CK-MB活性测定和CK-MB质量测定是两个独立、不同的检测项目,有独立的收费条目。

再回到临床中,CK-MB活性与质量是否互斥,两者对于临床应用的意义如何?从检验医学的角度来看:

  1. 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由于CK-MB活性和质量检测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可能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而同时检测可以相互验证,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例如,在某些情况下,如标本溶血或肿瘤患者体内存在异常CK同工酶时,CK-MB活性可能会假性升高甚至超过总CK活性,而通过CK-MB质量检测则可以避免这些干扰因素的影响,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2. 可以更全面地评估病情:CK-MB活性和质量的变化趋势可能不完全一致。同时检测可以观察两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变化情况,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病情信息。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通常在发病患者中,CK-MB活性后3~8小时开始升高并在16~24小时达到高峰值;而CK-MB质量的变化趋势可能与此略有不同。通过观察两者的变化趋势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病情的进展和预后;

  3. 可以指导临床治疗:根据CK-MB活性和质量的不同变化特点可以指导临床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例如心肌梗死患者对于急性来说如果CK-MB活性持续升高且超过一定水平则提示心肌坏死呈继续恶化趋势,此时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治疗措施来保护心肌功能;而如果CK-MB质量在正常范围内或者下降不明显则说明心肌损伤已经得到控制或者正在恢复此时可以适当调整治疗方案以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和副作用的发生。

但是,众多的检测方法和检测平台也给临床应用带来了困扰和不足。而在临床化学众多酶活性检测项目中,似乎只有CK-MB出现了质量法,并且长期与活性法并存,也侧面说明两者在临床场景中有诸多应用。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