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人生有三种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
“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这句禅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将人生划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代表了不同的认知境界。
第一重境界:见山是山
当我们初次接触世界时,一切都是新鲜的。我们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别人告诉我们这是山,我们就认识了山;告诉我们这是水,我们就认识了水。这个阶段,我们通过身体感官了解客观存在,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信任。
第二重境界:见山不是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们开始发现世界的复杂性。黑白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屡见不鲜,好人未必有好报,恶人却可能长命百岁。这个阶段,我们不再轻易相信表面现象,开始质疑和探索,山不再是单纯的山,水也不再是单纯的水。这是一个充满怀疑和探索的阶段,也是获得真正认知的重要过程。
第三重境界:见山又是山
经过不断的修炼和思考,一些人能够超越复杂的认知,达到返璞归真的境界。在这个阶段,人们不再执着于外在的纷扰,而是专注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面对世俗之事,能够一笑置之,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种境界体现了真正的做人与处世之道。
相关歌曲
《见山是山》是一首来自音阙诗听的歌曲,由假寐作词,楚然作曲,黛米以及昆玉演唱。收录于音阙诗听专辑《等你来见》(中国名画七部曲)中。
歌词节选:
谁拂弦,轻捻,半入松间半入眠。
此曲一别经年,再回首 天上人间。
履袍加身,一朝朱门。
困住的是这命运,还有谁的心神。
本是心在风尘外,天生从风流中来。
却置身颠沛中,宫闱重重太繁冗。
握笔的手握一张弓,文武自古不相通。
断肠词句怎能写尽,人生长恨水长东。
文丞辞冕挂冠,临别赠言。
这江山与你有份无缘,见山是山,尘世人间。
一如梦,一如电,一如露,一如幻。
看透世事难尽如人愿。
谁拂弦,轻捻,半入松间半入眠。
此曲一别经年,再回首,天上人间。
手不释卷,曾以七弦记流年。
拨琴松下,沧海桑田不曾言。
见山非山,尘世人间都变。
写于笔下,困于心中锁链。
多情抚琴,无情聆听。
是否作画谈经,寻常成罪名。
被烽烟燃尽,来生能换一身轻。
见山是山,胸有豪情沦落空有才名。
回首几番风雨,飘零玉京。
待因果袭来,梦方醒。
怎不思量,醉里惆怅,须发皆白。
人间数载,王侯浮名,抛于江淮。
若能葬我,高山之巅,毗邻太白。
来世,做棵听琴松柏,足矣。
谁拂弦,轻捻,半入松间半入眠。
此曲一别经年,再回首,天上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