癔球症: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癔球症:症状、诊断与治疗全解析
癔球症是一种常见的咽部疾病,主要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这种疾病虽然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适。本文将从病因、症状、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全面介绍这种疾病,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
基本信息
-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耳鼻喉科
- 是否医保:是
- 英文名称:globus hystericus
- 疾病别称:环咽部运动障碍、梅核气、咽喉神经症
- 是否常见:是
- 是否遗传:否
- 并发疾病:咽炎、鼻炎
- 治疗周期:取决于患者具体病情
- 临床症状:咽喉异物感
- 好发人群:绝经期女性
- 常用药物:逍遥散、丙咪嗪
- 常用检查:颈部超声、内镜检查、pH监测、X线检查、食管腔内压力测定
疾病分类
西医理论
癔球症在西医理论中只有一种类型。
中医理论
中医理论中将梅核气分为两种:
- 肝郁梅核气:症见情志仰郁,咽中似有异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嗳气胸闷,脉弦数,舌苔白,为肝失条达,上逆咽喉。
- 痰结梅核气:症见咽硬痰阻,喉间微灼热而疼,如有物堵塞,胸闷欲干嗌,时有泛恶、脉滑、舌淡红、苔滑润。
病因
癔球症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由于精神心理因素以及生理因素造成的主观咽部异物感,发病主要人群为绝经期女性。
主要病因
- 精神心理因素:抑郁、焦虑、强迫性人格等心理应激障碍,可增加食管上部括约肌压力和改变食管动力,导致咽喉部团块物、阻塞感发生,本病常见于更年期女性。
- 胃食管反流:当用pH <4.0为食管反流阈值时,癔球症发生率为23.9%,pH<5.0为标准时癔球症发生率为8.7%,因此癔球症的发生可能与食管pH值相关,可能是由于反流症状在颈部的牵涉感,反射性增加上食管括约肌压力所致。
- 其他因素:如食管运动功能障碍、食管内脏高敏感性、过敏、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诱发因素
工作和生活导致的精神压力大容易诱发癔球症。
流行病学
人群中46%以上有过一次以上的癔球感觉,多数病人就诊于消化科,约3%病人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而约3%则首次就诊于呼吸科或心内科。这种特殊感受多出现在两餐之间,吞咽固体食物或大口液体可短暂缓解症状。当精力集中时症状多消失,该事件过去后症状复现。
好发人群
癔球症好发于精神压力大的妇女,如绝经期女性。
症状
癔球症是指咽部有某种说不清楚的东西或团块,通常是主观感觉,可持续或者间接发作,临床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疾病,以绝经期女性多见。
典型症状
癔球症主要表现为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感觉出现在两餐之间,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患者经常做吞咽动作以求解除症状。
其他症状
癔球症患者的咽部不适感在专心工作时可完全消失,闲暇无事或情志不畅时异物感明显,当吞咽口涎或空咽时更觉明显,进食时则毫无梗阻感,常伴精神抑郁、心烦疑虑、胸胁胀满、纳呆、困倦、消瘦等,妇女常见月经不畅。
并发症
- 咽炎、鼻炎:癔球症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极少数患者由于长期处于一种喉部有异物感的状态,患者精神紧张可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诱发咽部的感染,感染向上蔓延波及耳、鼻,可导致急性鼻炎、中耳炎等,但总体而言该类并发症极少见。
就医
患者出现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异物感、烧灼感、紧迫感、黏着感时,并且持续很长时间要及时就诊,一般去耳鼻喉科进行检查治疗,需要与口腔异物等疾病进行鉴别。
就医指征
感觉出现喉部持续或间断的无痛性团块、异物感、烧灼感、痒感、紧迫感、黏着感等,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痛,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就诊科室
患者考虑去消化内科或者耳鼻喉科就诊。
医生询问病情
- 都有什么症状?
- 喉部异物感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
- 症状出现多久了?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急性鼻炎、鼻窦炎、急性中耳炎等)
-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需要做的检查
- X线检查:咽部及食管吞钡造影是本病的常规检查之一,对发现或排除局部结构或功能的异常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 颈部超声:主要检查是否是甲状腺病变导致的咽部异物感。
- 内镜检查:通过内镜检查食管是否有异常情况。
- 食管腔内压力测定:食管各部压力测定也是癔球症诊断中必要的检查之一,通过评估食管上、下括约肌及食管体部运动功能,排除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
- 食管pH监测:此项检查是目前了解癔球症病人是否存在胃食管反流病的金标准,对癔球症病因诊断和获得治疗指导信息都十分必要。
- 其他检查:必要时可作心电图和颅脑CT等检查,精神分析对癔球症病人也是十分必要。
诊断标准
不适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满足以下标准,可确诊癔球症。
- 持续或间断的咽喉部无痛性哽噎或有异物存留感。
- 感觉产生于两餐之间。
- 没有吞咽困难或吞咽疼痛。
- 没有胃食管酸反流导致该症状的证据。
- 没有食管动力疾病或其他颈部疾病的组织病理学依据。
鉴别诊断
- 口咽异物:口腔异物是一种常见疾病,异物多存留于扁桃体、舌根或会厌谷,常为细小的异物,易刺入组织内或隐藏于不易查知之处,患者常有咽部异物感,可伴有咽喉刺痛,与癔球症不同的是,口咽异物患者的不适感觉在吞咽时可加剧,而不是减轻,通过典型症状、异物吸入史以及咽喉镜检查可以鉴别。
- 食管癌:食管癌患者吞咽干食物时胸骨后有阻塞感或钝痛,并进行性加重。而癔球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咽部异物感,经常做吞咽动作,通常不伴有疼痛,不会进行性加重。通过典型症状以及咽喉镜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
癔球症的具体发病原因不明,无确切的治疗方法,可通过西医以及中医进行对症治疗,缓解不适症状,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以及心理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一般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来定。
药物治疗
- 镇静药、抗抑郁药:对于伴有焦虑、抑郁、惊恐等心理障碍者,可用苯二氮卓类镇静剂或三环类抗抑郁药,如丙咪嗪治疗。
- 促胃动力药、抑酸药:对于伴有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使用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以及抑酸剂,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等。
心理治疗
癔球症心理治疗一般以抗抑郁以及抗焦虑为主,需要仔细检查,医生辅以耐心解释,解除其心理负担,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治疗
中医可使用针灸治疗以及药物治疗,针灸包括体针治疗以及耳针治疗,而中药包括半夏厚朴汤、逍遥散等。
预后
癔球症一般为心理疾病,不影响自然寿命,通过对症治疗以及心理治疗一般可以治愈。
能否治愈
癔球症一般为心理性疾病,病人克服心理障碍后可以治愈。
能活多久
癔球症一般不会影响病人寿命。
复诊
1年内要进行复查,若再次出现癔球症的症状需要随时复查。
饮食
癔球症病人在饮食上要注意合理的安排膳食,避免食物过分单一,避免辛辣、油腻以及刺激的食物。
饮食调理
- 癔球症病人要注意饮食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可以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补充身体所需维生素及营养物质。
- 癔球症病人要注意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并且少食用油腻、甜食等。
护理
癔球症病人平时要注意调整自己的心情,避免太大压力,可以通过培养兴趣爱好来转移注意力,缓解咽部不适的症状。
日常护理
- 平时生活中要适量运动,增加自身抵抗力,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 避免劳累,避免心情大起大落。
- 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
病情监测
病人需要注意自身病情发展变化,治疗后病情是否好转。
心理护理
癔球症病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压力过大,及时舒缓不良情绪,和家人、朋友多交流,以免复发。
预防
由于癔球症的病因尚不明确,因此无特异有效的筛查方法。日常生活中多阅有益的书报和锻炼身体,积极治疗全身慢性疾病,戒除不良嗜好,注意情绪调节,对于癔球症的预防有一定的益处。
预防措施
- 积极治疗鼻部、鼻咽部、口腔疾病以及全身慢性疾病。
- 培养兴趣爱好,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劳累,注意休息。
- 戒掉烟、酒等不良嗜好。
- 注意情绪调节,及时进行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