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县域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在若尔盖草原启动
全国首个县域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在若尔盖草原启动
在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若尔盖草原上,全国首个县域垃圾热解气化发电项目正在紧张调试中。该项目采用同济大学机械学院陈德珍团队研发的技术,日处理垃圾能力达80-100吨,不仅解决了当地垃圾处理难题,更为全国2000多个县域提供了全新的垃圾处理方案。
若尔盖草原垃圾热解气化项目
热解气化技术的突破
热解气化技术能够在无氧条件下,使有机物直接受热分解成油、气、炭,再将部分产物在有氧条件下气化,最终得到高值化的产品。该技术清洁化资源化程度高、碳排放低,是固废热化学处理技术的新方向。在过程中还可以利用产生的燃气发电,满足项目本身和周边设施的用电需求。
三十年深耕固废领域研究
陈德珍是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环境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深耕固废领域研究30余年。她带领团队经过十二年坚持不懈的攻关,研发出了规模可控、反应条件温和、兼具资源化和清洁化热解气化技术,并设计开发了相应的核心装备。这项技术突破了固废处理的二次污染以及热解产物品质低的难题,相对于传统垃圾焚烧,本技术生产过程中二恶英排放均实现达标,并且不产生焚烧飞灰等二次污染物。
产业化之路
2022年,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上海长三院)主动找到陈德珍,希望她能将技术推向产业化。2023年8月,上海长三院以“拨投结合”方式支持陈德珍核心团队合资成立上海凯兴元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从中国县域到“一带一路”国家
有了上海长三院的支持,新成立的上海凯兴元在若尔盖草原的项目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与此同时,公司今年还计划在长三角地区开展多项国家和地区级示范和验证项目,包括预期在常熟与上海浦发环保合作展开的30吨/天垃圾热解气化产合成气项目,以及与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在浙江松阳县利用废弃物供能制陶粒的项目,加快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前不久,一家国外公司主动找到陈德珍团队洽谈合作事宜。东南亚和“一带一路”上的中小国家,他们对于小型垃圾处理厂的需求很大。长三角国创中心有着丰富的海外合作资源,能为未来技术出海提供支撑,带动更多国家垃圾处理技术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