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一段超现实主义的女性叙事:在上海邂逅利奥诺拉·卡林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一段超现实主义的女性叙事:在上海邂逅利奥诺拉·卡林顿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85720164_121124780/?pvid=000115_3w_a


利奥诺拉·卡林顿《马克斯·恩斯特肖像》,约1939年,于浦东美术馆“百年狂想:苏格兰国立美术馆的超现实主义杰作”展出

“今年夏天,所有的玫瑰都变成蓝色,树木也变成玻璃的了。裹在绿色植物里的土地没有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倒更像是一个幽灵。无论是生活,还是放弃生活,这都是想象中的解决方法。生活在别处。”发表于1924年的第一篇《超现实主义宣言》结尾处的这段生动话语形象地概括了超现实主义的神奇幻想和“世俗的启明”。作为20世纪初在欧洲涌现的一场艺术运动,超现实主义在文学、绘画、摄影、戏剧等各个文化领域中的深远影响打开了一片由想象力主宰的潜意识世界,更在全球范围内聚合而成一股革命性的力量。

《宣言》发表后的100周年,上海浦东美术馆呈现了一场来自苏格兰国立美术馆(National Galleries of Scotland)馆藏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群展——“百年狂想”,透过对百余件超现实主义重要作品的重新梳理,再次追溯了自1916年“达达”的诞生直至20世纪晚期超现实主义团体解体后艺术家们的持续创作。值得注意的是,在较为完整地覆盖整个超现实主义之起源、历史语境、发展变化以及相关艺术实践的同时,展览最后一个章节特别探讨了该运动中的女性成员、她们与同时代男性艺术家的合作和交往,以及与超现实主义核心团体间若即若离的关系。其中展出了利奥诺拉·卡林顿(Leonora Carrington)在与她彼时的艺术家恋人,也是超现实主义的核心成员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同居时为其所作的肖像画《马克斯·恩斯特肖像》(1939)、多萝西娅·坦宁(Dorothea Tanning)的系列石版画册页《七种鬼魅险境》(1950)和她设计的一件《原始座椅》(1982)、摄影师李·米勒(Lee Miller)为多位超现实主义成员拍摄的肖像照片、柏林达达团体的重要成员汉娜·霍克(Hannah Höch)的拼贴作品《来自<民族学博物馆>的典藏》(1929),以及记录有女性艺术家参与创作的出版物和档案。这一视角提示给我们今天重审这场跨越了百年的艺术运动一个有别于经典艺术史的,更加多元、鲜活的性别叙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