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腹针技术:通过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腹针技术:通过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7/09/81637934_1121585370.shtml

腹针技术是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该技术以神阙穴为中心,通过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进行轻微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腹针技术概述

腹针技术是通过针刺腹部特定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该技术根据以神阙穴为中心的腹部先天经络系统理论(图1),寻找与全身部位相关的反应点,并对其进行相应的轻微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临床主要适用于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疾病。


图1 腹部先天经络图

腹部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的部位。在腹腔内集中了人体许多重要的内脏器官,生命活动的许多生理功能均是在这些重要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下得以运转。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正气内存,是指内脏的功能正常,那么邪气,即疾病便不会发生了。而中医所指的内脏,便是五脏六腑,五脏六腑的大多数又集中在腹部。因此,本章从中医对腹部的认识;神阙布气假说与腹针的关系;腹针对机体稳态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说明腹针的原理。

针具及基本技术

针具

腹针针具根据针具的不同直径分为A、B、C三类,分别为Ф0.22mm、Ф0.20mm、Ф0.18mm。每类中又根据针具的不同长度分为I型、II型、III型,分别为50mm、40mm、30mm。

腹针取穴方法

  1. 腹部分寸的标定(骨分寸取穴法)
  • 上腹部分寸的标定:中庭穴至神阙穴确定为8寸。
  • 下腹部分寸的标定:神阙穴至曲骨穴确定为5寸。
  • 侧腹部分寸的标定:从神阙、经天枢穴至侧腹部腋中线确定为6寸。
  1. 腹部分寸的测量(水平线法)
  • 中庭穴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8寸。
  • 神阙穴至曲骨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5寸。
  • 侧腹部的腋中线至神阙穴两个穴位点之间的水平线上的直线距离为6寸。

腹针的针刺方法

  1. 针刺手法
  • 进针时应避开神经、血管,根据处方的要求,按照顺序进行针刺。
  • 进针:准确度量,确定穴位后,采用套管针,快速弹入皮下。
  • 针刺深度:浅刺——皮下,中刺——脂肪层,深刺——肌层。
  • 行针:①缓慢捻转不提插1~2分钟。②轻捻转慢提插1~2分钟。
  • 出针:留针30分钟后出针,出针时按照进针顺序缓慢捻转出针。

常见疾病的腹针治疗技术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本病常因督脉劳损、气血不足、感受外邪等导致经脉闭阻,以颈项部疼痛及上肢麻木,头、颈、肩部活动受限,甚者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

操作步骤

  1. 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者头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 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 针刺顺序:中脘、关元、商曲(双)、滑肉门(双)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 针刺深度:将中脘、关元深刺、商曲浅刺、滑肉门患侧浅刺、健侧中刺。
  5. 检查患侧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1. 在针刺过程中用双手托住患者枕部,引导向运动障碍方向做徐缓地主动运动。
  2. 症状较轻者,在针刺过程中即可进行适当的颈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及环转等主动运动。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主要是因为外伤劳损,筋脉失养;或肝肾阴虚,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筋骨;或外感风寒湿邪,脉络拘急所致,主要表现为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 腹针处方: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

操作步骤

  1. 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 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 针刺顺序:中脘、商曲(健)、滑肉门(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 针刺深度:将中脘深刺、商曲中刺、滑肉门浅刺
  5. 检查患肢的外展、外旋被动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特别提示
在治疗同时必须配合适当的肩部功能锻炼,要求患者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异。方法可选用前后摆动、回旋运动、爬墙高举、内收外展以及牵拉滑车等。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本病常因膝关节周围软组织慢性劳损、肝肾不足、外邪闭阻经脉所致。临床以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活动或天气变化时疼痛加重,常反复发作。依据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诊断。

  • 治则:舒筋活血,通络止痛,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 腹针处方: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

操作步骤

  1. 体位:患者仰卧位,医者站于患者右侧,检查患膝的屈伸活动度并进行记录。
  2. 测量:医者一手握住度量尺分别对处方穴位进行度量标记。
  3. 针刺顺序:中脘、关元、气旁(健)、外陵(患)、下风湿点(患)进行针刺,根据患者体型选择适当的A类针具刺入皮下。
  4. 针刺深度:中脘深刺、关元深刺、气旁中刺、外陵中刺、下风湿点浅刺。
  5. 检查患膝的活动度并与治疗前进行比较。如果病情没有改善,继续调整针刺深度至临床症状改善。

禁忌症

  1. 凝血机能障碍的患者。
  2. 孕妇。
  3. 急腹症。
  4. 腹部肿瘤。
  5. 针刺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损、感染患者。

注意事项

  1. 在治疗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患者对腹针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进行调整,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 饭后半小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
  3. 天气寒冷时针刺完成后,要注意腹部的保暖。

中医学具有自然科学、自然哲学和经验医学的特点,钊灸学更具有经验医学的明显特征。特效腹针疗法由于有脏腑、经络基础理论的指导,腹针理论明确,经络条理清晰,腧穴定位准确,综合取穴合理,基本处方有效,临证选方得当,施术手法轻缓,针刺深浅有度,腹针的临床治疗是完全可以重复的。一种技能具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必须要规范操术。这些原则规范是特效腹针疗法取得良好疗效的保证;也是应用腹针能获得可重复性的保证;这些规范更为广泛普及、推广和发展腹针奠定了技术基础。从腹针的广泛的重复中,也充分体现了特效腹针疗法所具有的疗效明显,操作方便,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

腹针不但可以治疗内伤性疾病,慢性病。腹针还能治疗许多常见病、常见病中的难治各种病症。许多慢性病、疑难病症腹针也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腹针还可以用于养生保健、用于美容。在广泛的临床与保健应用过程,腹针的应用价值将会更加巨大。“特效腹针疗法”是一种发展中的针灸新技能,其疗效完全能在实践中证实。实践必然不断地充实腹针的理论、经验和科研成果。

重要提示:腹针技术需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尝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