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工球: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巅峰之作
鬼工球: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巅峰之作
鬼工球,又称“同心球”、“牙雕套球”,是中国传统雕刻工艺的瑰宝。这种技艺高超的工艺品,曾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大放异彩,展现了中国工匠的非凡智慧和精湛技艺。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鬼工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其所蕴含的匠心精神。
图1:鬼工球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展出
敬畏造物的神奇
鬼工球又称“同心球”、“牙雕套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其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非一般匠人所能及。清代因商贸需求,民间艺人仿自石雕,创造了镂空雕花,专门用作观赏的象牙球。
图2:鬼工球的早期形态
由于这种技艺耗时耗资过巨,被崇尚节俭的雍正帝下旨停制。但它最后却成为了让所有老外们都为之惊叹,就连日本人也都自愧不如的中华绝技!
图3:70年代初翁昭与他惊艳博览会的“鬼工球”
敬仰匠人的匠心
鬼工球作为传统牙雕技艺的代表之一,其制作相当繁复,工艺要求极高,代表了那时皇家传统艺术的巅峰。
图4:清代中期象牙镂雕龙纹同心球(五十四层)
鬼工球取自天然巨骨,骨分内外几层皆被打磨成球状,每球周身百孔,最里一只球为实心颜色丹碧粲然,其外几球则洁白无缝。古人以金簪自孔中依次拨之,内中球圆转活动,精巧绝伦。
图5:鬼工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原理简单却神奇
原料的宽度有限,再大也不过数寸,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内施展绝技呢?鬼工球的奇特玄妙之处到底在哪里呢?
图6:鬼工球制作过程
制作过程:
- 首先打磨好一颗象牙球
- 沿球的径向在上面均匀地打出一些直径较大的孔
- 再把一种特殊的刀具伸入孔中横向切割
- 进入各个孔进行切割,将球的内层与外层彻底分离
- 然后将象牙球切割成很多可以独立转动的层
- 最后将其他层一次转到大孔的位置,完成内层的雕刻
图7:鬼工球制作细节
品“匠心”精神
如今,机器高速运转,不紧不慢的精雕细刻被其轰鸣声湮没;整齐划一的流水线生产,逼退了独一无二的手工制作。在这个机械化的时代,工匠手艺人是孤独的。但是想要做出与众不同的东西,总要走一些不同寻常的路。
图8:工匠正在制作鬼工球
而孤独,是追求卓越的作品的必经之路。把工匠精神作为一个信仰去遵守,一种人生艺术的追求,卓越是不需要理由的,只要坚守下去就好了。
图9:鬼工球成品展示
一辈子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向前,专注做点东西,其他的交付给光阴与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