㘰以为家—— 基于“㘰堤+ ”模型的扬子鳄栖息地再野化设计
㘰以为家—— 基于“㘰堤+ ”模型的扬子鳄栖息地再野化设计
随着扬子鳄人工养殖种群的壮大,其放野过程却面临极大困难。本文介绍了一个创新的设计方案,通过挖掘安徽地区特有的“㘰堤”文化水利景观,提出“㘰堤+”策略,旨在为扬子鳄创造一个生态可持续的再野化生存环境,同时复兴㘰堤文化景观,实现生态保护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双重目标。
项目背景
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小型鳄类,现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外动物。目前,野外种群几乎全分布于安徽省南部5个县区构成的扬子鳄国家级保护区中。2019年,虽然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扬子鳄种群得以壮大,但因种质退化、栖息地破碎、食物源缺乏等原因,其放野过程遇到极大困难,野生种群难以扩大。
项目背景分析图、设计愿景效果图
设计说明
设计团队聚焦于安徽省扬子鳄放野困难的问题,对扬子鳄栖息特征和生存环境进行调研,挖掘出“㘰堤”这一特色文化景观。㘰堤是安徽地区特有的水利景观工程,兼具生态功能、生产功能和文化功能。古代居民为防洪涝灾害侵袭,用土筑堤,圈田产粮,逐渐形成一个个㘰区。因为㘰区内有田有水,植被茂密,湿润的环境正适合鳄鱼栖息,㘰堤内也成为扬子鳄理想的居所。建国前,㘰区居民与扬子鳄一直和谐共处。
设计团队提出了核心的“㘰堤+”策略,利用改造更新后的㘰堤景观与扬子鳄栖息、旅游振兴、农业生产等活动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的栖息地再野化规划设计手段,为扬子鳄创一个生态可持续的再野化生存环境;复兴㘰堤文化景观,一方面提高农业生产率,一方面振兴乡村旅游,做好扬子鳄科学保护系列工作,繁育、放野、检测、保护,为扬子鳄放野工作持续护航。
场地分析图、生态因子分析图、规划平面图
设计策略
设计团队对扬子鳄在安徽的主要栖息地进行了相应的生态因子分析,并对场地现存人鳄问题进行了提炼,绘制了扬子鳄现存栖息地范围的规划平面图。以“㘰堤+”策略为核心,延伸出林塘滩岛田、复合农田模式等子策略。以扬子鳄保护地修复规范为指导,提出扬子鳄栖息地修复相关策略,并针对扬子鳄觅食难、孵化性别占比不平衡两大问题,分别设计了扬子鳄食物装置、孵化装置,展望了未来㘰堤景观下人鳄共生的和谐愿景。
策略分析图、装置设计图、设计愿景效果图
设计亮点
本次设计挖掘了场地内独特的文化水利景观——㘰堤,并对其进行复兴;基于核心的“㘰堤+”策略,提出了一系列子策略,逻辑较为缜密,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为解决扬子鳄食物源问题和孵化问题,设计出符合场地现实特征的两大装置;提出了合理有效的帮助国家保护动物扬子鳄进行放野的策略,解决了安徽省放野困难的时事热点问题,为扬子鳄——这类兴盛在灭绝边缘的东方动物指引了回家之路。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㘰以为家—— 基于“㘰堤+ ”模型的扬子鳄栖息地再野化设计
院校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指导老师:韩依纹 文晨
主创姓名:陈期钰
成员姓名:陈振 胡悦琪
设计时间:2023-07-20
项目类别:方案设计-生态修复改造类-河流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