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的哪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这些改善方法分享给您
睡前的哪些不良习惯会影响睡眠质量?这些改善方法分享给您
良好的睡眠质量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然而,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习惯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不良习惯,并提供相应的改善方法,帮助您获得更好的睡眠。
睡前的不良习惯有哪些
睡前吸烟:研究表明,睡眠时吸烟者的大脑活跃程度高于不吸烟者,且深睡眠时间更少,因此容易出现睡眠不佳的情况。
睡前饮酒:虽然睡前饮酒可以缩短入睡时间,但会导致睡眠变浅、浅睡眠时间延长、中途觉醒次数增多,使睡眠变得断断续续。此外,半夜酒精作用消失后还会引起失眠、多梦,从而降低总体睡眠质量。
开灯睡觉:即使在睡眠状态下,人眼仍能感知外界光线。灯光直射眼睛会使人感到心神不宁,难以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即使入睡也容易被惊醒,导致睡眠质量下降。
睡前玩手机或看电视:将床变成娱乐场所会导致大脑产生兴奋反应,难以产生睡意。同时,屏幕发出的人造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导致睡眠时间延迟,打乱睡眠节律。
睡前剧烈运动:适量运动对睡眠有益,但睡前过度运动会导致大量出汗、肢体兴奋、体温升高等,这些都会降低睡眠质量。
晚上吃夜宵:晚上大吃大喝,尤其是油炸、辛辣食物,不仅难以消化,还会引起胃肠不适,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睡前过度用脑:睡前用脑过度会使大脑持续处于兴奋状态,难以入眠。即使睡着了,也会因为大脑持续活动而感到疲乏。
睡前“卧谈会”:睡前聊天,尤其是涉及情绪激动或辩论性话题时,常会因精神兴奋而难以入睡或出现多梦,进而影响睡眠质量。
如何改善睡前的不良习惯
想要改变不良的睡眠习惯,需要从多个方面作出努力,同时,也要尊重自身的睡眠需求和特点,不强迫自己遵循别人的标准或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享受到高质量的睡眠。
睡前避免吸烟、饮酒。
睡前应关灯、调整好窗帘,避免过强的光线刺激。
睡前尽量避免看电视或电影、玩手机或各种网络游戏、聊天等。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事,减少卧床时间,在有困意时或规定的睡眠时间才可上床,若卧床20分钟仍无困意,需下床做一些放松活动,直到有困意为止,如有必要,整晚可重复该步骤。无论前一天睡得多晚,第二天都要在规定的时间起床。
睡前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时间以白天为宜,睡前2小时应避免进行大量运动,运动量因人而异,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宜。
进食有利于安神、镇静、催眠的食物,少吃易引起兴奋的食物,睡前3小时不要进食。
睡前放松情绪,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或做呼吸训练如腹式呼吸法、4-7-8呼吸法。
若以上措施均不能改善睡眠质量,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本文内容来自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十万个健康为什么丛书——睡眠的健康密码》,本书主编为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