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也要防骗!如何守护钱包?
大学生也要防骗!如何守护钱包?
法律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暑假期间,各式各样的演唱会接踵而至,大学生们在抢票时要特别警惕电信诈骗。本文通过一个关于演唱会门票诈骗的小剧场案例,介绍诈骗分子常用的诈骗手法,并分享了一些实用的防骗小贴士。
暑假开始后,各式各样的演唱会也接踵而至。大学生们抢票热情高涨,却常常遇到“一票难求”的困境。此时突然有人相助,你是否觉得自己是那个“幸运儿”?电信诈骗套路多,学历高≠不被骗!本期小剧场带你走进——“大学生也可能被骗?防范之心不可无!”
大学生也可能被骗?防范之心不可无
“演唱会门票”诈骗套路
套路一:谎称有内部渠道
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宣称有官方售票渠道,或称是内部人员可以买到演唱会门票,从而吸引歌迷上钩。等歌迷准备买票时,他们会以定金、辛苦费、卡单了需重新支付等各种理由要求打款,直至将歌迷拉黑。
套路二:“含泪转让门票”
不法分子以“伤心人”身份出场,以“跟对象分手不想去了”“含泪转让不加价”等为幌子,在一些二手交易网站搭讪歌迷,收到转账后便将其拉黑。
套路三:发送虚假网站链接
不法分子在群聊里发布演唱会门票的相关信息,歌迷一旦上钩,便向其发送虚假网站链接,要求通过网站付款,达到骗财目的。
购买演唱会、音乐节等门票,务必通过官方售票渠道。如购买失败,请继续关注官方的后续放票信息,切勿被“内部人员”“渠道票”等说辞迷惑。凡是绕开正规售票平台,要求私下转账交易的,都是诈骗。
反诈小贴士
诈骗团伙常利用大学生的需求,假借各种名义和身份来骗取钱财。这些手段包括但不限于:买卖游戏装备、转售演唱会门票,以及冒充客服、公安机关人员等。调查显示,以买卖游戏装备、游戏账号或演唱会门票为幌子,骗取汇款,以及假冒好友或熟人进行诈骗的行为,在大学生群体中最为常见。
分享防骗小妙招: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更应提高警惕!
- 持续学习和更新知识
定期关注官方发布的新型诈骗案例和预警信息,了解最新的诈骗手法。
- 保持警惕
即使对于看似正常的交易或请求,也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不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财务信息。
不要轻信“内部消息”或“独家机会”,这些往往是诈骗者常用的诱饵。
- 报告和分享经验
一旦遭遇诈骗,立即向警方和相关机构报告,并与周围人分享经验教训,共同增强大家的防范意识。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
第三十八条 组织、策划、实施、参与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或者为电信网络诈骗活动提供帮助,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一万元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