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童说健康 |牙齿间隙,要不要重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童说健康 |牙齿间隙,要不要重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ghexport.shobserver.com/html/baijiahao/2024/10/18/1444411.html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但牙齿间隙问题却常常让家长困扰。究竟什么时候需要重视孩子的牙齿间隙?本文将从儿童生长发育的角度,为您详细解析牙齿间隙的成因、判断标准及处理方法。

乳牙期的牙齿间隙

6个月左右的宝宝开始萌出第一颗下颌乳前牙,随着乳牙的陆续萌出,会出现牙列有缝的情况。其中有三种牙列间隙属于正常,不需要干预治疗:

  1. 发育间隙:3~6岁乳牙列中出现的前牙之间的间隙,是随着年龄增长,颌骨和牙弓生长发育,乳前牙牙间间隙逐渐变大。

  2. 灵长间隙:出现在上颌乳侧切牙与乳尖牙之间、下颌乳尖牙与第一乳磨牙之间的间隙,是人类和猿猴等灵长类动物所特有的特征。

  3. 剩余间隙(替牙间隙):是指乳尖牙及第一、第二乳磨牙的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与替换后的恒尖牙及第一、第二前磨牙牙冠近远中宽度总和之差。下颌单侧剩余间隙一般为1.7-2.0 mm,上颌单侧剩余间隙一般为0.9-1.0 mm。

当遇到以下情况需要带小朋友到专科医院进行口腔检查:

  • 上唇舌系带短缩:若为唇系带短,则建议在上前牙替换完成后再进行唇系带修整术;若为舌系带短,则建议一岁左右孩子学说话前尽早进行舌系带修整术。

  • 不良口腔习惯:如吮吸手指、吮咬下唇、吐舌或异常吞咽等,都会造成前牙有缝、牙齿突出。需要家长引导小朋友破除不良习惯,必要时可在医院口腔科就诊,通过定制一些不良习惯矫正装置辅助纠正。


上唇系带短缩(左)与吮指习惯(右)

替牙期的牙齿间隙

替牙期(6~12岁)的孩子出现牙列间隙的可能情况:

  1. 上颌中切牙萌出初期:间隙是一种暂时性的错合畸形,是由于侧切牙牙胚挤压中切牙根端,使中切牙根向近中,牙冠向远中倾斜,两中切牙形成“八”字形间隙。但若间隙过大,超过2mm,需要拍摄X线片以排除上颌前牙区有无骨埋伏多生牙。如果有多生牙,需要尽早拔除多生牙。


多生牙示意图

  1. 乳牙早失:乳磨牙早失后,前牙会飘向缺牙处造成前牙散开有缝或者后牙前移的情况。需要制作间隙保持器,如丝圈式间隙保持器、固定式舌弓、Nance托式间隙保持器等,以维持乳牙原本间隙,维持牙弓长度。

  2. 不良习惯:口呼吸、吐舌、咬下唇等不良习惯仍需在此阶段引起重视。口呼吸会造成前牙有缝,牙弓狭窄,上颌前突下颌后缩,龅牙、小下巴等情况。需要进行早期矫治,同时需耳鼻喉科就诊检查是否存在腺样体扁桃体肥大的问题。

恒牙期的牙齿间隙

到了11、12岁进入恒牙列期,可能出现的牙列间隙问题也有很多:

  1. 牙齿大小、数目异常:如过小牙、融合牙及先天缺牙等,导致Bolton比异常。治疗方案包括正畸治疗关闭间隙、成年后进行贴面、全冠改善牙齿外形或种植修复缺失牙等。

  2. 病理性因素:如囊肿的压迫、系统性疾病引起的骨吸收和牙齿移位、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等。需要多学科联合治疗。

总结

引起牙列间隙的原因很多,需要早发现早治疗。小问题若是不及时干预,日后治疗不仅复杂且疗程较长。因此,定期半年口腔科随访检查对拥有健康牙齿很重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