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如何以"钢铁意志"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

创作时间:
2025-03-18 12:43:02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上甘岭战役:志愿军如何以"钢铁意志"创造以弱胜强的奇迹?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HDDKU805566FWX.html

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也是美国西点军校唯一纳入教材的中国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志愿军以"钢铁意志"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在这个仅仅只有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美军派出了7个营,共6万余人的兵力,而志愿军第十五军,则有将5万人的兵力。这代表了什么呢?在平均33.6平方米的土地上,就会有一个士兵的位置,这么密集的兵力,在全世界的战争史上,都是非常罕见的。

战役背景

1952年,朝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对峙。4月份,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接替李奇微,担任美国远东军兼"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离开前预感到了这场战争美军已经缺少了致胜的关键,他曾提到:"若是想要打赢志愿军的话,除非是上帝带着头盔参战。"

1952年秋季,志愿军采取秋季战术反击作战,攻占了敌军不少营地。这种局势对美军极为不利,于是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官范佛里特决定发动"摊牌行动",企图在两天内攻占志愿军占领的597.9和537.7两个高地。

战役过程

1952年10月14日凌晨4时,上甘岭战役正式打响。范佛里特计划在两天内以伤亡200-300人的代价拿下两个高地。美军出动了30多辆坦克、77架次飞机,以及310门重火炮、百余门轻型火炮,短时间内向3.7平方公里的上甘岭地区倾泻了20多万发炮弹和两百多枚航弹。

志愿军战士们凭借"猫耳洞"等坑道战术,白天保存实力,夜晚进行突袭反击。为了躲避敌军炮火,志愿军战士们挖掘了"U形、Y形、H形"等复杂坑道,既能防空、防炮,又能防雨、防潮。

在坑道作战期间,美军使用毒气弹、硫磺弹等手段试图逼出坑道内的志愿军战士。黄继光等烈士就是在反击597.9高地的过程中壮烈牺牲。八连战士们在狭小闭塞的空间里,忍受着断食、断粮的困境,坚持了14个昼夜。

战役结果

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伤亡1.1万余人,击毙敌军2-5万余人,最终取得了胜利。这场战役成为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材,其胜利的关键在于志愿军的三大法宝:坑道、火炮和手榴弹。志愿军共发射40多万发炮弹,在军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炮火规模。

然而,仅靠这些装备是不足以战胜火力远超己方的美军的。志愿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无畏生死、为国为民的战斗精神。这种精神是美军所不具备的,因为他们只想尽快结束战争回国,而志愿军则深知这场战役关系到国家存亡和百姓安宁。

本文原文来自网易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