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赏析:《海底总动员》
动画赏析:《海底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是迪士尼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于2003年推出的经典动画电影,以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和惊险刺激的冒险情节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影片讲述了一对小丑鱼父子在海底世界的奇妙历险,展现了亲情、成长和团结等主题。作为一部荣获第7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的作品,《海底总动员》不仅在票房上取得了巨大成功,更以其精湛的动画技术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成为了动画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一、影片剧情
故事发生在美丽的亚热带海底世界,小丑色马林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美丽的妻子和一群可爱的孩子,但是,他们都在一次鲨鱼的袭击中死去了,最后只剩下唯一的儿子尼莫和他相依为伴。海洋世界丰富美丽,同时也变幻莫测,充满危险,虽然马林一直努力保护儿子尼莫,但尼莫就像所有年幼的小鱼一样,顽皮贪玩,渴望探索他们居住的大堡礁外面的世界。
一天,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被一艘渔船毫不留情地捕走了,他被辗转带到了澳洲悉尼湾内一家牙医诊所的鱼红里。于是深受打击的马林开始了艰苦的寻子历程。这时,一条叫多丽的蓝藻鱼也加入了进来,这条热心助人、胸怀宽广的小鱼由于严重的健忘症常常搞得马林哭笑不得。但多丽乐观向上的性格也逐渐改变了马林的软弱。在辽阔的太平洋上,他们交到了形形色色的朋友,也遭遇大白鲨、锤头鲨、安康鱼等坏蛋的追杀,叉经历过无数的海鸥、下水道甚至人类的威胁,马林也成为了整个海洋世界里的英雄。
同时,尼莫在他鱼缸里那些朋友的帮助下回到了海洋,与克服万难追寻而来的父亲马林团聚了。过去那个甚至连自己儿子都瞧不起的胆小鬼马林,经过这次的考验后成为了儿子眼中真正的英雄!
二、作品赏析
2003年暑期档动画影片《海底总动员》,是迪士尼公司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继《玩具总动员》《虫虫危机》《玩具总动员2》《怪物公司》后第五部合作推出的电脑动画作品。
这部神奇的电影拥有着诸如“第76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得主”“历年北美地区动画片首映票房最佳成绩”“全美历史上最卖座的动画片”等一系列称号。全片故事充满悬念、历险、亲情、友谊等诸多元素,对各个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在剧本的创作中有一句格言:“Simple is the best!”中文意思是“越简单的故事就越好”。但是,简单永远是最困难的:Simple is difficult。简单不是贫乏,是一种高度的提炼,更是一种高超的技艺。
线形剧情结构
影片故事情节的编织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线形发展的串联结构。
电影的故事情节如同一支串满羊肉的羊肉串,吃完一口再吃下一口,结构明显,段落清晰。我们从后面的25个小段落中可以看到这个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段落之间的起、承,转、合。比如马林巧遇多丽的段落、马林与鲨鱼结识的段落等,都有着明确的戏剧要求和完整的段落意识。
整部影片被巧妙地安插在各个故事链上,在这个线性展开的故事排列上,影片并不只是猎奇性的独立段落,而是以朝着一个方向递进的方式来强化戏剧沖突的,所以在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的同时,又潜在隐藏着一种蓄势待发的戏剧张力。
故事线索——双线平行交织
影片以小丑鱼儿子尼莫被捉、父亲寻子开始,就从两条线索对应地表现寻找历险与逃亡历险两个环节。所以影片在叙事上采用的是双线平行交叉的叙述方式,一条线索是马林与多丽一起克服种种困难寻找尼莫,另一条是尼莫在鱼缸中试图逃跑的奋斗过程。
在分叙中,两条线索通过人物(鹈鹕)来实现交汇(一方面使得两条线索在不会面的基础上产生互动,另一方面也在时机上避免观众产生历险的遥遥无期的疲倦感),而段落则是两条线的碰撞处,被安排在影片 2/3的地方,也就是影片的高潮阶段,在时间、戏剧冲突以及情绪上,这几个交叉点的控制张弛有度,节奏把握得恰如其分,体现了剧作者出色的编创能力。
矛盾冲突设置新奇且悬念感强
服务于电影的主题,影片的最核心处是小丑鱼找儿子,所以怎样给这个过程设置障碍就是中心冲突基础上的核心冲突。无论是深远辽阔的大海、漫无目标的方向,还是来自海洋的各种各样鱼类、鸟类或者其他生物的威胁,都成为马林寻找孩子要克服的中心难题。所以马林在大海中溧流的整个历险过程不同于一般的冒险故事。影片整个剧情的发展明显有着一个目的,从剧作的角度来说,这个目的就是该用什么方式来表现高潮。
在设计总体冲突的时候,影片采用的是线形结构,所以我们发现,在每个段落中几乎都设置了一个相应的小冲突,比如在鲨鱼段落中,主创者对鲨鱼的设计表现是在平安中潜伏着危险,使得小段落妙趣横生、跌宕起伏。
三、人物塑造
马林——小人物父亲的伟大
影片塑造了一个爱子心切的好父亲,甚至在爱的方面有些过了头。不过在影片的开头,我们首先看到了一个比较残酷的画面——原来在一次突发事件中,他失去了他心爱的妻子和众多的孩子。这样似乎更有理由去珍惜和疼爱唯一的幸存者尼莫。
为了表现父亲谨小慎微地爱惜儿子,影片着重体现在儿子尼莫的上学过程中,尼莫在清晨心急火燎地叫醒睡觉的父亲,从他的行动和语言中透出无限激动和兴奋,而相反的是父亲处处紧张担忧,一次次地阻拦儿子的“过激”行为。
在孩子心中,父亲是这样懦弱胆小,一次次的唠叨和告诫不仅使他反感,更重要的是使他在同学朋友面前大丟面子。因此,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敢”,尼莫不顾父亲的教海和瞥告,只身游向了海面,终于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被人类抓走。
而在这时,父亲却品露出了惊人的勇敢,即使是他谨小慎微的个性也不能阻挡他寻找儿子的急切之心。于是我们看到一条焦急的小丑鱼在偌大的大海深处飞快地追寻着儿子的线索和踪迹。
于是,我们看到了一个用父爱挑战大海和危险、用父爱挑战自己的感人故事。他的努力不仅感动了孩子,更感动了整个海底世界,同时也感动了亿万观众!
四、影片主题
主题一:亲情
亲情的主题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马林对于尼莫的关爱。影片刻意突出了寻找孩子的艰难——小丑鱼与大海的较量,以强化家庭的爱。另一方面,多丽对于家庭的寻求,其实多丽一直也在寻找家园,由于她的失忆,没能找到自己的家人,所以偶然的相遇,使她坚定地认定马林就是她的家人,由于有了家庭的依靠,她失忆的小毛病奇迹般地好了,她惊喜地背着有关悉尼的地址,体现出回归家庭的幸福感。
因为是童话,结局自然是完美的:远渡重洋救孩子脱险的爸爸,重新在孩子心中成为英雄,而为人父者也终于意识到过于保护孩子是不对的。
主题二:成长
影片中马林和尼莫的性格转变是明显、清晰的。
马林通过冒险逐渐变得勇敢、坚强,一改从前谨小慎微的、无趣的、严肃的形象。任性的尼莫不仅明白了“外面的危险”的真正含义,而且也经历了多次考验,他明白了团队的合作,也明白了父亲的爱,他可喜的成长来自外面世界中的经历,而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
主题三:团结
鱼缸里阐述的则是团结的主题。
动物们为了一个目的,相互协作,展现了崇高的、感人的团队精神。例如大家齐心协力,帮助尼莫从清洁器中脱险;大家同心同德,合力制造出鱼缸里的肮脏。影片就在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塑造了吵吵闹闹但却团结友爱的鱼类集体,令人对鱼缸里的动物们的命运心生挂念。当影片结尾表现鱼儿们终于与自由只隔着一层塑料薄膜的时候,观众应该会轻松地呼出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