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碳足迹认证VS碳标签认证,一文读懂!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碳足迹认证VS碳标签认证,一文读懂!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ca-gd.com/index.php?m=home&c=View&a=index&aid=745

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认证手段展示其产品的低碳特性,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目前,产品碳足迹认证和碳标签认证是两种主流的方式。

“碳足迹”主要是指产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生产到出厂销售等全生命周期中直接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核算结果以二氧化碳当量(CO₂eq)的形式呈现。产品碳足迹认证侧重于量化产品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周期碳排放。

碳标签”(碳标识)是产品碳足迹核算结果的量化标识,是产品在全球贸易的“绿色身份证”,同时也是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碳信息的媒介。碳标签认证更侧重于产品在供应链层面的低碳等级,通过授予标识的方式,直观展示碳排放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并提升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作为可持续发展先行者的形象。

关于认证制度建设,今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的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中国初步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制定出台100个左右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标准,初步构建产品碳足迹因子数据库,初步建立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和分级管理制度;到2030年,碳足迹管理体系更加完善,应用场景更加丰富。

聚焦领域不同

1.产品碳足迹认证

(1)企业层面

制造业:对于各类制造企业,碳足迹认证重点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原材料采购及运输、产品制造环节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例如汽车制造企业,从钢铁等原材料的生产加工、零部件制造、整车组装到运输销售等环节,都在碳足迹认证的考量范围内。通过对每个环节的碳排放进行精确核算,企业可以找到节能减排的关键点,如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低碳原材料等。

能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能源企业以及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企业。对于传统能源企业,碳足迹认证主要聚焦于能源开采、加工、运输及使用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石油企业从油田开采、炼油到油品输送给终端用户的整个产业链中,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算和管理。而新能源企业则重点关注设备制造、能源生产及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以证明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势。

(2)产品层面

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脑等。碳足迹认证涵盖了电子产品的原材料提取(如金属、塑料等)、零部件制造、产品组装、运输、使用阶段的能耗以及最终废弃处理等环节。例如,在制造芯片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产品使用过程中的电力消耗所对应的碳排放,都是碳足迹认证的重要考量因素。

食品饮料:对于食品饮料行业,碳足迹认证关注从农业生产(如种植、养殖)、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及消费后处理等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例如,农业生产中的化肥使用、畜牧养殖中的甲烷排放、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运输过程中的燃油消耗等都被纳入碳足迹的计算范围。

2.碳标签认证

(1)消费品市场

快速消费品:如洗发水、牙膏、卫生纸等日常用品。碳标签认证在这个领域主要聚焦于产品的包装材料选择、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以及运输环节的碳排放。消费者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碳标签直观地了解这些日常消费品的碳排放量,从而选择更加环保的产品。例如,一款环保型卫生纸可能采用可回收材料包装,生产过程中使用清洁能源,并且运输距离较短,其碳标签上的数值就会相对较低,吸引注重环保的消费者购买。

时尚服饰:在时尚服饰领域,碳标签认证重点关注原材料的生产(如棉花种植、化纤制造)、服装加工、运输以及洗涤和保养过程中的碳排放。例如,有机棉制成的服装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其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同时,采用环保染色工艺和短距离运输的服装也更容易获得较低的碳标签数值,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与环保的双重需求。

(2)零售与供应链

零售行业:零售商可以通过推动碳标签认证来引导消费者选择低碳产品,同时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大型超市和电商平台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带有碳标签的产品,从而促进整个供应链的低碳转型。例如,某连锁超市积极推广碳标签认证产品,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筛选,优先采购碳排放量低的商品。这不仅有助于减少超市自身的碳足迹,还能引导消费者做出更加环保的购物选择。

供应链管理:碳标签认证在供应链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帮助企业识别高碳排放环节,优化物流运输、库存管理等环节,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通过碳标签认证,发现其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较高。于是,该企业优化了物流方案,选择更环保的运输方式和路线,减少了运输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同时,企业还与供应商合作,共同降低原材料采购环节的碳排放,实现供应链的整体低碳化。

认证方式不同

1.碳足迹认证

(1)数据收集与计算

碳足迹认证首先需要全面收集特定对象(如产品、企业或活动)在整个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数据。这包括原材料的获取、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运输环节的距离和方式、产品使用阶段的能耗以及废弃处理方式等。例如,对于一款电子产品的碳足迹认证,需要收集其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电力消耗、零部件运输的里程和交通工具类型、产品使用时的电量消耗等数据。然后,依据特定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等,标准则可能包括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相关标准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特定标准。

(2)审核与验证

完成碳足迹计算后,通常由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对计算结果进行审核和验证。审核过程包括对数据来源的可靠性、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及报告的完整性进行审查。认证机构可能会要求企业提供原始数据记录、能源账单、运输单据等证据来支持碳足迹计算结果。例如,认证机构可能会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设施,检查能源计量设备的准确性,以确保碳足迹数据的真实性。如果发现数据存在问题或计算方法不符合标准,认证机构会要求企业进行整改,重新进行计算和提交报告。

(3)持续监测与改进

获得碳足迹认证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企业需要建立持续监测机制,定期收集和更新数据,以确保碳足迹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监测结果制定改进措施,不断降低自身的碳足迹。例如,企业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来减少碳排放,从而降低产品或活动的碳足迹。

2.碳标签认证

(1)产品碳足迹核算

与碳足迹认证类似,碳标签认证也需要对产品的碳足迹进行核算。但在核算的深度和精度上可能会有所不同,具体取决于碳标签的类型和要求。例如,对于一些简单的碳标签,可能只需要对产品的主要生产环节进行碳足迹核算;而对于更严格的碳标签,可能需要对整个供应链进行全面的碳足迹核算。标签设计与确定:

根据产品的碳足迹核算结果,确定碳标签的内容和形式。碳标签通常包括产品的碳排放量信息、认证标志、认证机构名称等。标签的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消费者识别和理解。例如,一个食品产品的碳标签可能会显示 “本产品碳足迹为 XX 克二氧化碳当量”,并带有认证机构的标志和相关说明。

(2)申请与认证流程

企业向认证机构提交碳标签认证申请,并附上产品碳足迹核算报告和其他相关材料。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包括对碳足迹核算方法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产品是否符合碳标签的要求进行审查。如果审核通过,认证机构将颁发碳标签认证证书,并允许企业在产品上使用碳标签。

(3)市场监督与管理

为了确保碳标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需要建立市场监督机制。政府部门、认证机构和消费者都可以对碳标签进行监督。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对碳标签认证进行监管;认证机构可以定期对获得认证的企业进行抽查和复核;消费者可以通过投诉和举报渠道,对虚假碳标签进行监督。

认证机构不同

1.碳足迹认证

(1)专业第三方认证机构

许多专业的第三方认证机构提供碳足迹认证服务。这些机构通常具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技术能力,能够按照国际或国内的相关标准进行准确的碳足迹核算和认证。例如,SGS、TUV 等国际知名认证机构,以及国内的一些专业认证机构,都在碳足迹认证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机构通常拥有一支由环境工程师、能源专家、数据分析师等组成的专业团队,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碳足迹认证服务,包括数据收集、计算、审核和报告编制等。他们还会不断跟踪国际国内的碳足迹认证标准和方法的更新,确保认证服务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2)行业协会和组织

一些行业协会和组织也会开展碳足迹认证工作。这些机构通常对特定行业的碳排放情况比较了解,能够制定适合该行业的碳足迹认证标准和方法。例如,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推出了纺织产品的碳足迹认证标准,为纺织企业提供碳足迹认证服务。

行业协会和组织的认证通常具有较强的行业针对性和专业性,能够更好地满足特定行业企业的需求。同时,他们还可以通过认证工作推动整个行业的低碳发展,提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碳标签认证

(1)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部门或公共机构负责碳标签认证工作。政府部门可以制定碳标签认证的政策和标准,推动碳标签在市场上的广泛应用。例如,英国的碳信托公司(Carbon Trust)就是由英国政府设立的公共机构,负责推广碳标签认证和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的认证通常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能够引导消费者和企业积极参与碳标签认证,促进市场向低碳方向发展。

(2)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

一些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也会开展碳标签认证工作。这些机构通常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碳标签认证来推动企业降低碳排放,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非政府组织会与企业合作,开展碳标签认证项目,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环保的生产方式。

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的认证通常具有较强的社会影响力和倡导性,能够引起公众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的关注,推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低碳行动。

核算流程的差异

1.碳足迹认证

(1)确定系统边界

首先需要明确核算的对象和范围,确定系统边界。这包括确定要纳入碳足迹计算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如原材料提取、生产制造、运输配送、使用阶段以及废弃处理等。例如,对于一款电子产品的碳足迹认证,可能需要考虑芯片生产、组装、包装、运输到消费者手中以及产品寿命结束后的回收处理等各个环节。

同时,还需要确定哪些过程和活动应被包含在系统边界内,哪些可以排除。例如,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排放,如外购电力产生的碳排放,需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纳入核算范围。

(2)数据收集

收集各个生命周期阶段的相关数据,包括能源消耗、原材料使用量、运输距离和方式等。这可能需要企业与供应商、物流合作伙伴等多方合作,获取准确的数据。例如,收集生产过程中的能源账单,了解电力、天然气等能源的使用量;收集原材料采购信息,确定原材料的种类和来源;记录产品运输的里程和运输方式等。

数据收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碳足迹认证结果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3)计算碳排放

采用合适的计算方法和排放因子,将收集到的数据转化为温室气体排放量。常用的计算方法有生命周期评价法(LCA)等,排放因子可以参考国际或国内的权威数据库。例如,根据能源消耗数据和相应的排放因子,计算出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根据运输距离和运输方式的排放因子,计算出产品运输阶段的碳排放。

在计算过程中,需要考虑不同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势(GWP),将各种温室气体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进行汇总。

(4)结果分析与报告

对计算得到的碳足迹结果进行分析,识别主要的碳排放环节和潜在的减排机会。例如,分析发现生产过程中的某个特定工序能耗较高,可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编制详细的碳足迹认证报告,包括核算方法、数据来源、计算结果、分析结论以及改进建议等内容。报告需要经过第三方认证机构的审核,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2.碳标签认证

(1)产品分类与目标设定

根据产品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分类,确定适用的碳标签标准和目标。不同类型的产品可能有不同的碳标签要求,例如食品、电子产品、服装等。例如,对于食品产品,可能更关注农业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的碳排放;对于电子产品,可能重点考虑生产制造和使用阶段的能耗。

设定碳标签的目标值,即产品要达到的碳排放水平。这可以是一个绝对数值,也可以是相对于同类产品的相对值。例如,设定一款环保型手机的碳标签目标为比同类产品碳排放降低 20%。

(2)简化数据收集

与碳足迹认证相比,碳标签认证的数据收集通常相对简化。主要收集与产品碳排放直接相关的数据,重点关注关键环节和主要排放源。例如,对于服装产品,可能主要收集原材料生产(如棉花种植)、染色加工和运输等环节的数据。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记录、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以及行业平均数据等渠道获取。同时,为了提高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实用性,可能会采用一些估算方法和简化模型。

(3)快速核算与评估

采用相对简单的核算方法和工具,快速计算产品的碳排放量并进行评估。这些方法可能基于经验公式、行业标准或简化的 LCA 方法。例如,根据产品的重量、运输距离和能源消耗等几个关键参数,使用特定的公式计算碳排放。

评估结果通常以碳标签的形式呈现,如明确标注产品的碳排放量或碳排放等级。碳标签的设计应简洁明了,便于消费者理解和识别。

(4)标签申请与发布

企业根据核算结果向认证机构申请碳标签认证。认证机构对申请进行审核,确认产品的碳排放数据和核算方法符合相关标准后,颁发碳标签认证证书。

企业获得认证后,可以在产品包装或宣传材料上使用碳标签,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低碳信息。

规范性的差异

1.碳足迹认证

(1)严格的标准和方法

碳足迹认证通常遵循国际或国内的严格标准和规范,如 ISO 14067《温室气体 - 产品碳足迹 - 量化和通报的要求和指南》等。这些标准对核算方法、数据质量、系统边界确定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确保认证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认证过程需要经过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审核,审核机构会按照标准要求对企业提交的碳足迹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包括数据的真实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以及报告的完整性等。只有符合标准要求的认证结果才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2)详细的报告要求

碳足迹认证报告通常要求非常详细,包括核算目的、系统边界、数据来源、计算过程、不确定性分析等内容。报告需要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评估碳足迹结果的可靠性。

报告还可能需要包括对结果的敏感性分析和不确定性评估,说明不同假设和参数对碳足迹结果的影响程度,提高结果的可信度。

(3)持续改进要求

获得碳足迹认证的企业通常需要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定期重新核算碳足迹并制定减排计划。认证机构可能会对企业进行跟踪审核,确保企业在持续降低碳排放方面取得实际进展。

这种持续改进的要求有助于推动企业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2.碳标签认证

(1)多样化的标准和标签形式

碳标签认证的标准和标签形式相对较为多样化。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组织可能会制定不同的碳标签标准,这些标准在核算方法、目标设定和标签设计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例如,有的碳标签以绝对碳排放量表示,有的则以碳排放等级或相对减排量表示。

这种多样化的标准和标签形式虽然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也可能导致不同碳标签之间的可比性和权威性受到一定影响。

(2)相对灵活的规范

碳标签认证的规范通常相对灵活,以适应不同类型产品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例如,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新兴产品,可能会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和较低的认证门槛,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碳标签认证。

同时,碳标签认证的更新和调整相对较快,以适应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这也要求企业和认证机构不断关注碳标签认证标准的变化,及时调整认证策略。

(3)消费者导向的规范

碳标签认证更注重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度,因此在标签设计和信息传达方面更加注重简洁明了和易于理解。碳标签通常会采用直观的图形、颜色或数字等形式,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低碳信息。

此外,碳标签认证还可能会强调产品的可持续性和环保特性,除了碳排放信息外,还可能包括其他环境指标,如资源利用效率、可回收性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全面环保产品的需求。

来源:同萃环保;网络,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