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郑居中: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
北宋大臣郑居中:历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
北宋大臣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末年的政治风云,从进士到太宰,其仕途充满了波折与权谋。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北宋末年的重要政治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
郑居中(1059-1123) 字达夫,北宋大臣。宋徽宗朝太宰。开封(今河南开封)人,宰相王珪之婿。
人物简介
郑居中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后,凭借与贵妃的亲戚关系获得宠信,先后担任起居舍人、给事中、翰林学士等重要职务。在大观元年(1107)至四年期间官拜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政和三年(1113)至七年再拜知枢密院事,太宰,宣和二年(1120)至五年三拜领枢密院事;连封崇国公宿国公、燕国公。在任内,他为了迎合皇帝的意愿与争夺权力,先是串通刘正夫攻击张商英和刘逵,帮助蔡京恢复相位;后来又步张康国之后尘,事事与蔡京作对,一度被士人所期待。最终暴卒,追封华原郡王,谥文正。
《宋史·郑居中传》记载
郑居中,字达夫,开封人。登进士第。崇宁中,为都官礼部员外郎,起居舍人,至中书舍人、直学士院。初,居中自言为贵妃从兄弟,妃从蕃邸进,家世微,亦倚居中为重,由是连进擢。会妃父绅客祝安中者,上书涉谤讪,言者并及居中,罢知和州,徙颍州。明年,归故官,迁给事中、翰林学士。大观元年,同知枢密院。时妃宠冠后宫,于居中无所赖,乃用宦官黄经臣策,以外戚秉政辞。改资政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蔡京因星象变化而免职,赵挺之为相,与刘逵谋划全面改变蔡京的政策。不久,徽宗对政策的突然改变感到后悔,但外界没有人知道。居中通过与贵妃父亲的交往得知此事,立即入宫进言:“陛下建立学校、振兴礼乐,以装饰太平;设置居养、安济院,以周济穷困,为什么违背天意而招致谴责呢?”皇帝大悟。居中退下后告诉礼部侍郎刘正夫,正夫接着请求觐见,所说相同。皇帝的心意于是又转向蔡京。蔡京再次掌权,这两个人的帮助很大。
居中要求回报,蔡京说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地方,与三省不同,使用亲信没有问题。黄经臣正依仗权力,极力反对之前的说法,蔡京的话没有效果。居中怀疑自己没有得到支持,开始怨恨蔡京,于是与张康国勾结而离间蔡京。都水使者赵霖在黄河发现两只首的龟,献以为瑞。蔡京说:“这是齐小白所说的‘象罔’,见到它就能称霸。”居中说:“头怎么会有两个?人们都感到惊异,而蔡京却坚持认为是祥瑞,实在难以捉摸。”皇帝命令将龟丢弃在金明池,说“居中爱我”,于是重申之前的任命,晋升为知院事。四年,蔡京又被罢免。居中自认为一定会得到宰相之位,但皇帝察觉到了他的意图,没有任用他。贵妃成为皇后,居中因嫌隙,被罢为观文殿学士。
政和年间,再次担任枢密院事,官至特进。当时蔡京总管三省事务,更加变乱法度。居中经常向皇帝进言,皇帝也厌恶蔡京专权,不久任命居中为少保、太宰,让他监视蔡京。居中维护纲纪,遵守法令,抑制侥幸之徒,提拔被埋没的人才,士人舆论一致期望国家治理好转。丁母忧,旋诏起复。逾年,加少傅,得请终丧。服除,以威武军节度使使佑神观。还领枢密院,加少师。连封崇、宿、燕三国公。
朝廷派遣使者与金国约定夹攻契丹,收复燕云,蔡京、童贯主事。居中极力陈说不可,对蔡京说:“您身为大臣,国家元老,不能遵守两国盟约,轻易制造事端,实在不是高明的计策。”蔡京说:“皇上厌倦每年五十万的岁币,所以如此。”居中说:“您难道不想想汉代和戎用兵的费用吗?让百万生灵肝脑涂地,您实际上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人。”因此议稍寝。其后金人数攻,契丹日蹙,王黼、童贯复议举兵,居中又言:“不宜幸灾而动,待其自毙可也。”不听。燕山平,进位太保,自陈无功,不拜。
入朝,暴遇疾归舍,数日卒,年六十五。赠太师、华原郡王,谥文正。帝亲表其隧曰:“政和寅亮醇儒宰臣文正郑居中之墓。”
居中始仕,蔡京即荐其有廊庙器。既不合,遂因蔡渭理其父确功状,追治王珪。居中,珪婿也,故借是撼之,然卒不能害。
子修年、亿年,皆至侍从。亿年遭靖康之难,没入于金。后遣事刘豫,晚得南归,秦桧以妇氏亲擢为资政殿大学士,位视执正。桧死,亦窜死抚州。
当时还有安尧臣者,亦尝上书论燕云之事,其言曰:
宦寺专命,倡为大谋,燕云之役兴,则边衅遂开;宦寺之权重,则皇纲不振。
昔秦始皇筑长城,汉武帝通西域,隋炀帝辽左之师,唐明皇幽蓟之寇,其失如彼。周宣王伐玁狁,汉文帝备北边,元帝纳贾捐之之议,光武斥臧宫、马武之谋,其得如此。艺祖拨乱反正,躬擐甲胄,当时将相大臣,皆所与取天下者,岂勇略智力,不能下幽燕哉?盖以区区之地,契丹所必争,忍使吾民重困锋镝!章圣澶渊之役,与之战而胜,乃听其和,亦欲固本而息民也。
今童贯深结蔡京,同纳赵良嗣以为谋主,故建平燕之议。臣恐异时唇亡齿寒,边境有可乘之衅,狼子蓄锐,伺隙以逞其欲,此臣所以日夜寒心。伏望思祖宗积累之艰难,鉴历代君臣之得失,杜塞边隙,务守旧好,无使外夷乘间窥中国,上以安宗庙,下以慰生灵。
徽宗然之,命尧臣以官;后竟为奸谋所夺。尧臣尝举进士不第,盖惇之族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