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好不好听,70/80/90/00后们怎么说?
AI音乐好不好听,70/80/90/00后们怎么说?
AI音乐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听觉体验。从B站音乐区的热门节目到各类广告和品牌宣传片,AI音乐的身影无处不在。但你真的能分辨出AI音乐和人类创作的音乐吗?一项针对211位用户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受访者无法正确区分AI音乐和人类音乐。不同年龄层、不同性别对AI音乐的接受度和识别能力存在显著差异,而不同类型的AI音乐也呈现出不同的识别难度。
超六成人无法区分AI音乐和人类音乐
为了探究公众对AI音乐的识别能力与接受度,研究团队制作了一些AI音乐,并完成了一次211位用户参与的小实验。结果显示,仅有不到40%的参与者能够准确辨别AI音乐与人类艺术家创作的音乐之间的差异。
这说明,当下的AI技术通过大数据挖掘与深度学习,已经能够模仿并生成与人类音乐高度相近的作品,以至于听众几乎难以察觉其中的细微区别。
00后最熟悉AI音乐,90后至70后的了解逐代变少
调查发现,不同年龄的被调查者对于AI音乐的了解程度存在较大差异。00后中,有48%表示"听过AI音乐",这一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年龄段。而90后和80后,则分别有49%和34%表示"完全不知道",70后中有56%表示"知道AI音乐但没听过"。
值得注意的是,70后对AI音乐的了解率(44%)竟然低于80后和90后。这或许是因为年轻一代影响了自己70后的父母,打破了"年纪大就跟不上社会潮流"的刻板印象。
不同年龄层对AI音乐的识别能力呈现特定规律
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层对于AI音乐的识别能力呈现特定规律——AI音乐识别能力,随着年纪增长逐步下降。
- 近70%的00后能够准确识别由AI生成的音乐作品
- 仅有大约52%的90后能够正确辨别AI音乐
- 80后中只有37%能够正确识别
- 在70后群体中,只有25%的被调查者能够正确识别AI音乐
AI音乐的识别难度因音乐类型而异
研究团队使用Suno软件生成了八类音乐,并在问卷调查中测试了不同类型的AI音乐的被识别率。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AI音乐被识别的难度存在显著差异。
- 流行音乐的猜测正确率最高,达到了53%
- 蓝调音乐的正确率为44%
- 而说唱音乐的识别度最低,只有12%
性别差异影响AI音乐的喜好程度
问卷测试结果显示,男性总体上为AI音乐打出更高的分数(约4.1分,满分5分),而女性的平均分数为3.6分。更多女性将AI创作的音乐与"平淡"、"重复"等词相关联,因此,对AI音乐不太感冒。
AI音乐的未来:机遇与挑战并存
AI音乐的兴起带来了关于技术伦理的讨论。虽然AI音乐已经在各类广告和品牌宣传片中投入使用,但其旋律和节奏可能涉及版权问题。此外,AI音乐的原创性如何证明?虚拟艺术家的作品是否能超越人类?这些问题都值得深思。
尽管AI音乐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但它已经开始以独特的方式丰富着人们的音乐体验。从B站上播放量超333万次的孙燕姿翻唱《发如雪》,到播放量超1752万次的国足相关歌曲,都展现了AI音乐的巨大潜力。
AI音乐的未来,不会剥夺人类的创造力,而是与人类共同推动跨领域融合,实现人机共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