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腑‘结’密——肺结节这点事
肺腑‘结’密——肺结节这点事
每年的体检季,总有不少人拿到体检报告时,发现上面写着“肺结节”这几个字,顿时心生恐慌。很多人心中充满疑惑:肺结节是不是肺癌的前兆?肺结节越多,患肺癌的可能性越高吗?什么是高危结节?这些疑问困扰着不少人,使得“肺结节”这个词变得格外令人不安。然而,肺结节并不等于肺癌,正确认识肺结节才能消除不必要的恐慌。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是指通过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扫描)在肺部发现的直径 < 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
肺结节的分类有哪些?
- 数量分类:单发;多发(2个及以上)
- 病灶大小分类:
- 微小结节:直径 < 5 mm
- 小结节:直径5 mm~10 mm
- 肺结节:直径10 mm~30 mm
- 密度分类:
- 实性肺结节:影像上表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实性阴影,密度较均匀,边界比较清晰。
- 亚实性肺结节:包括纯磨玻璃结节和混合磨玻璃结节。
- 纯磨玻璃结节:影像上表现为局部密度增高但未完全遮盖肺纹理的模糊结节影。
- 混合磨玻璃结节:同时包含实性和磨玻璃成分,边界较模糊。
肺结节形成原因主要有?
感染性疾病是肺结节的常见原因之一,包括结核病、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炎症性疾病也会导致肺结节的形成,如肉芽肿性疾病和风湿性疾病。肺部的良性、恶性肿瘤均可表现为肺部结节。良性肿瘤如错构瘤和纤维瘤,是另一类常见的肺结节原因。恶性肿瘤包括原发性肺癌和转移性肿瘤。其他常见原因还有血管性疾病(肺动静脉畸形)和吸入性异物(长期接触粉尘、石棉)。
影像学特征来看结节的恶性概率
- 结节的大小
一般来说,结节越大,越要引起警惕。
- 直径<5mm的结节恶性可能性在1 %以内;
- 直径在5mm
10mm时,恶性可能性为2%6 %; - 直径若>10mm,则需要重点关注。
结节的密度
一般来说,混合磨玻璃结节恶性概率较高,其次是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若结节密度均匀,则良性可能性大。若密度不均,结节内有囊泡、小管,或有小结节堆积,有偏心小空腔,需特别警惕。结节的形态
边界清晰、光滑,形态规则,均匀钙化(如结核球)或‘爆米花样’钙化的结节多为良性。若出现边界不清、有细毛刺征、胸膜牵拉征、分叶征、血管集束征等较为特征性影像表现的则需警惕。增长速度
定期复查结节的变化,主要关注结节的大小和实性成分变化。若随访中结节直径增大且倍增时间符合肿瘤生长规律,或病灶稳定或增大并出现实性成分,亦或病灶缩小但出现实性成分或其中实性成分增加,则需进一步检查。
总结
体检报告显示肺结节时,不要惊慌。实际上,超过90%的肺结节都是良性的。这意味着大多数情况下,肺结节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首次发现应该尽快前往门诊咨询专业医生,评估是否有必要进一步的检查和随访,以确保没有潜在的健康问题。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