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OSI七层模型详解: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网络通信原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OSI七层模型详解:从物理层到应用层的网络通信原理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sdcet255/article/details/146437309

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理解计算机网络工作原理的重要框架。本文详细介绍了OSI模型的七层结构及其功能,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可以全面了解每一层的功能、数据传输方式以及相关的技术细节。

物理层

物理层负责将比特(0和1的二进制)通过不同媒介(如电线、光纤、无线电)传输出去。数据从网络接口出去后,会经过不同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状、网状)。在中途网络传输过程中,需要中继器和集线器对数据信号进行重新发送或转发,以扩大网络传输距离。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将比特封装成帧,并在封装时加上MAC地址(物理地址)。全球的物理地址都是唯一的,每个网卡都有独立的MAC地址。通过MAC地址可以对不同设备进行数据传输,例如二层交换机内部有MAC地址映射表,通过映射表可以知道接收端的MAC地址。

交换机常用传输模式

  • 全双工:同一时间可以同时收发数据,例如双行道、打电话。
  • 半双工:同一时间只能收数据或发数据,例如单行道、对讲机。
  • 全双工/半双工自适应

交换机常用数据流传递技术

  • 单播:主机之间“一对一”的通讯模式,对数据进行定向发送。
  • 组播:源主机向多个目标主机发送数据,将目标主机进行分组,发送的地址就是组播组的地址,这样该组的主机都可以接收到发送的数据。
  • 广播:源主机将数据发送给局域网中所有的主机,包括源主机自己。
  • 泛洪:源主机将数据发送给局域网中所有的主机,不包括源主机自己。

网络层

网络层使用IP逻辑地址进行寻址和路由。数据将被封装成包,路由器根据包中的IP地址进行路由转发。在同一网络下,每个设备必须拥有唯一的IP地址,不允许冲突。不同网络间设备不受此限制。通常在网络传输中,通过DNS域名解析定位到具体目标内网。

传输层

传输层负责服务器间端口到端口的网络传输,数据被封装成段。传输层有两种主要的传输方式:

  • 可靠传输TCP(面向连接):数据传输前建立可靠的三次握手连接,数据传输完毕后进行四次挥手关闭连接。当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包时,会进行重传,保证数据无差错且完整地发送至目标主机。适用场景包括文件和网页传输等。
  • 不可靠传输UDP(面向无连接):传输速度快,不考虑对方是否已经收到,只管数据发送。适用场景包括实时的语音和视频传输(TCP传输速度慢,无法做到实时,而UDP即使视音频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掉帧也不影响正常使用)。

会话层

会话层主要负责建立、维护和管理会话(Session)。会话是指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进行的一次完整的通信过程。当数据传输中出现问题导致数据传输中断时,会话层会记录当前同步点,之后基于当前同步点继续开始数据传输,从而减少数据的重复传输量,提高效率。基于会话层还可以实现流量控制。

表示层

表示层负责对数据的编码和解码,数据加密(例如HTTPS协议),还可以实现数据压缩。数据压缩分为无损压缩(例如zip)和有损压缩(例如mp3, jpeg),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处理数据的格式。

应用层

应用层是直接面向用户的,主要涉及各种应用程序和服务。常见的HTTP协议用于网络数据交互。OSI模型的前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主要负责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格式为报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