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烧牛腩的家常做法,软烂入味,香气四溢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烧牛腩的家常做法,软烂入味,香气四溢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MKGMPDK0553P098.html?spss=dy_author
红烧牛腩是一道经典的中式烹饪菜肴,以其软烂入味、香气四溢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牛腩经过慢炖后,肉质软烂,汤汁浓郁,特别适合做红烧或炖汤。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解如何让牛腩香而不腻、入口即化。
准备食材
主要食材
- 牛腩 500 克(切成丁)
- 大葱 1 根(切段)
- 生姜 1 块(切片)
- 料酒 适量
- 清水 适量
香料(可根据口味增减)
- 八角 2 颗
- 桂皮 1 小段
- 香叶 2 片
- 干辣椒 2-3 根(可选)
- 草果 1 颗(敲碎更易出味)
调味料
- 生抽 2 勺
- 老抽 1 勺(上色用)
- 冰糖 10 克(提鲜增色)
- 料酒 1 勺(去腥)
- 盐 适量
- 白胡椒粉 适量
- 清水(或高汤)适量
详细制作步骤
- 牛腩焯水,去除杂质
焯水可以去除血水和杂质,保证肉质干净无腥味。
- 锅中加冷水,放入牛腩块,加入料酒、生姜片。
- 开中火加热,水快开时,会有大量浮沫浮起,用勺子撇去。
- 水开后,再煮 3-5 分钟,让血水完全析出,然后捞出用温水冲洗干净,沥干备用。
- 小贴士:焯水时不要盖锅盖,让腥气散发出去。
- 炒糖色,让牛腩上色更漂亮
炒糖色是红烧菜的关键一步,能让牛腩色泽红亮、味道更加香浓。
- 锅中加少许油,小火放入冰糖,不断搅拌,直到糖完全融化,变成棕红色的糖浆。
- 看到糖浆变色后,立即倒入焯过水的牛腩块,快速翻炒,让每块肉均匀裹上糖色。
- 加入葱段、姜片、香料,翻炒出香味。
- 小贴士:糖色要炒至琥珀色即可,千万不要炒焦,否则味道会发苦。
- 加调料,焖煮入味
- 加入生抽、老抽、料酒,翻炒均匀。
- 倒入热水(或高汤),水量以没过牛腩 2-3 厘米为宜。
- 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加盖炖煮 1.5-2 小时,让牛腩慢慢软烂入味。
- 炖煮过程中可以适量搅拌,以防粘锅。
- 小贴士:如果用高压锅,压 25 分钟即可,普通锅炖煮则需约 1.5-2 小时。
- 调味收汁,增添浓郁口感
- 炖煮至牛腩变软后,加入适量盐、胡椒粉调味。
- 如果汤汁较多,可开大火收汁,让酱汁更浓稠,裹满牛腩。
- 最后,捡出大葱、姜片、香料,让汤汁更加干净。
- 小贴士:炖牛腩时可以适量加点土豆、胡萝卜,炖出来口感更丰富。
成品出锅,香气四溢
红烧牛腩色泽红亮,香气扑鼻,软烂入味,汤汁浓郁。可以搭配米饭、面条、馒头,吃起来超级下饭。还可以做成红烧牛腩面,加点青菜,就是一碗热腾腾的美味牛肉面。
小贴士:如何让牛腩更香更嫩
- 选择好牛腩部位:牛腩带筋的部位口感更有层次,炖出来不柴不腻。
- 焯水不能少:去除血水和腥味,炖出的汤才会清爽不腥。
- 炒糖色要掌握好火候:炒至琥珀色,能让牛腩颜色更红亮。
- 小火慢炖最入味:炖煮时间越久,牛腩越软烂,味道更浓郁。
- 最后再放盐:炖煮过程中不要早放盐,否则牛肉会变硬不易炖烂。
红烧牛腩的美味搭配推荐
- 搭配米饭:浓郁的酱汁拌饭,味道更佳。
- 搭配面条:做成红烧牛腩面,口感丰富。
- 搭配蔬菜:可以加土豆、胡萝卜,荤素搭配更营养。
这道红烧牛腩适合家常制作,口感醇厚,营养丰富,值得尝试。
热门推荐
海派年夜饭,团圆八宝鸭
加强颈部肌肉,预防早发颈椎病的运动
肩关节疼痛难忍、活动受限,这套保健操建议收藏
股票交易中的财务规划与风险管理技巧
重庆不只有解放碑、洪崖洞,景美人少的幸福花儿巷也值得你来看看
探秘重庆:你不能错过的隐藏美食宝藏地图
【金朝】丘处机的二十首词作,值得品读
076型有多大?与075型放一起比才明白:四川舰到底余了几万吨?
冬季保暖小贴士:温暖过冬的智慧指南
“科学”流言|尿酸高的人不能喝茶?
小学二年级好词好句积累秘籍大公开!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好词好句精选
亲子共读:助力二年级语文英语学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好词好句,让文案更有魅力
二年级语文学习指南:如何积累好词好句
经常开长途自驾游, 有什么办法可以避免疲劳? 老司机: 有3个办法
摩罗丹治慢性胃炎,你吃对时间了吗?
饭前吃摩罗丹,真的能提升药效吗?
《非遗里的中国》重庆篇:体验传统文化魅力 感受巴渝旅游风情
中考三角形题目全解析:从基础到实战
中考数学三角形复习攻略:从基础到解题技巧全解析
备战2025中考:三角形真题解析与解题技巧
中考三角形难题大揭秘:高效解题攻略
如何理解和分析股票大盘的趋势?大盘趋势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为什么牛市是散户亏钱的主要原因?
黑芝麻油:维生素E的天然来源,多重营养守护健康
李彩桦:从16岁辍学打工到成为知名演员,再到经历婚姻失败后依然坚持工作的励志故事
十看云冈石窟
吃蘑菇增强免疫力,远离频繁打喷嚏
刘琴教授揭秘打喷嚏:从鼻子到大脑的神经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