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自我成長/個人成長的人生必讀 10 本經典好書
【好書推薦】自我成長/個人成長的人生必讀 10 本經典好書
你是否也曾在深夜里,望着天花板发呆,思考着自己究竟要往哪里去?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突破、成长,或是寻找更深层次的生命意义。这份精心挑选的书单,无论你想建立新习惯、发挥潜能,还是提升自我觉察,都可以成为你成长路上的指南与启发。
1.《隐性潜能》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有丰富科学实证的发挥潜能宝典。成就不只是仰赖天赋,而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品格技能。
《隐性潜能》这本书主要在讲,成就不完全是靠天赋,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品格和学习能力。作者认为很多人忽略了这些“隐藏的潜能”,比如毅力、主动性、适应力,这些其实比你天生聪明与否更重要。在书中他结合了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怎么培养这些能力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上持续进步。而且他强调,进步不是看你有多努力,而是看你学到了多少。书中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刻意玩乐”避免过度疲劳,让挑战过程变得有趣,从而激发持续进步。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因为它让我们跳脱“天赋决定一切”的迷思,反而强调那些后天可以学到的东西有多关键。作者也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小技巧,比如怎么在不断进步中避免过度追求完美,还有怎么把无聊的练习变得像游戏一样好玩。我认为这本书对于那些想在职场上突破瓶颈的人,或者是想找到高潜能员工的主管非常有帮助。读了之后,相信你一定会觉得成功的路其实是可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一 开始就得靠天赋。
“进步主要是取决于学习的效果,而不是你付出多少心血。成长跟你与生俱来的天赋无关,而是跟你培养的品格有关。”
2.《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无论是哪个年龄层的读者,都能藉由这本 书产生“人之所以为人”的深刻思考。
《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深深打动了动画大师宫崎骏,促使他决定复出并改编为电影《苍鹭与少年》。它自出版以来,已在日本销售了80年,对许多日本人的价值观和人格塑造产生了深远影响。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不论读者的年龄或背景,它都能引发关于“人之所以为人”这一根本问题的深入思考。
这本书讲的是一位中学生,因为早年丧父,透过舅舅的书信引导,一步步思考着人生中的大问题。书里探讨了友情、勇气、贫富差距、霸凌,还有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挣扎。而书中的主角跟三位好友的互动,更是容易勾起每个人的青春回忆。
在书中舅舅一直提醒主角,如何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去看见更广阔的世界。通过一次次经历痛苦与困惑,主角慢慢发现,承认自己的错误、感受到痛苦,其实是成长过程中最有意义的部分。随着故事的推进,让我们不断反思“身而为人”的意义。
这是一部探讨人生意义的经典小说,它不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面反思自己人生的镜子。书中的主角经历的困惑与成长,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无论是友情的挑战还是面对自我弱点的挣扎。它用平实的方式探讨了如何在现实世界中保持内心的真诚与勇气,让人们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和价值。这本书能启发我们以更开阔的视野看待生活,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选择,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人生指南。
“人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思考、判断事物;即使长大了,这种特性同样根深蒂固。等你长大了就会明白,在广大的世界上,能完全改变以自己为中心思考的习惯的人,其实非常稀少。”
3.《我可能错了》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这本书彻底改变我待人处事的心态,是一本我愿意逢人就推的好书。
这是一本很真诚的人生故事。作者比约恩·纳提科·林德布劳在26岁时放弃了自己的事业,跑去泰国当了17年森林僧人,然后还俗后回到瑞典,面对忧郁症和渐冻症的挑战。他用非常坦然且幽默的方式分享了自己如何靠修行智慧,面对人生中的种种难关。
书里提到很多像是“不要相信每个念头”这样的心法,教我们如何处理烦恼和压力,还有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谦虚,常常提醒自己“我可能错了”。这些看似简单智慧,却能深刻改变我们面对生活的态度。
我真心觉得这是一本会让你边看边点头的好书。它不像一般心灵鸡汤书籍高谈阔论,而是用最贴近生活的方式,告诉你如何面对日常的烦恼与人际关系。作者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让你看见自己每天遇到的挣扎,但更重要的是,他给了你实用的工具来面对这些挑战。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本能让你心灵沉淀、充满温度又可以提升自我觉察的书,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生命的意义是找到与分享你天赋的礼物。”
4.《原子习惯》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人生的成败与否,不是取决于目标设定,取决于每天的习惯。这是一本习惯养成领域最好的首推。
只要谈到习惯养成,我心目中的首推就是《原子习惯》。我也是这本 书的铁粉,中英文版都读过好几遍。
这本长年霸榜的《原子习惯》由James Clear所著,书内容讲的是如何通过“小习惯”来实现大改变。作者James Clear认为,成功的关 键不是设定那些看起来很厉害的目标,而是每天做一点点的好习惯。在书中提出了“四个习惯养成法则”,包括让习惯显而易见、有吸引力、易于执行和令人满足。
作者强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身份认同了,你要把自己当成一个“会运动的人”或“会写作的人”,这样每天的行动自然就跟上了。习惯养成的重点不在于短期效果,而是让 它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我认为这些习惯法则适用于任何领域,无论是写作、健康还是工作,都能让你成为持续进步的自我。
这本书以科学和实践为基础,提供了清晰而有效的工具,帮助我们养成持久且成功的习惯。书中的法则简单易懂,适用于任何生活领域,并让我们理解,成功不在于大目标的实现,而是微小行动的累积。无论你是想变得更健康、工作更有效率,还是提升个人生活质量,这本书都会给你一些非常具体的工具来帮助你达成目标。而且它不只是理论,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容易上手。
“习惯不会限制自由,而是创造了自由。事实上,没能掌握习惯的人往往拥有最少的自由。”
5.《与成功有约》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想在工作和生活取得成功、活得精彩,这本一直是我的首推。
《与成功有约: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一本流传了数十年的经典之作。作者史蒂芬·柯维(Stephen Covey)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专家,被 誉为个人成长、领导管理和提高生产力领域的先驱。这本 书是他对领导和成功的最具代表性的著作。我发现,自己读过的许多现代相关书籍,其核心观念大多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
这本 书的核心是教我们通过七个习惯提升自我管理与领导力。他强调从“内在品德”出发,逐步影响人际和团队,从而扩展到更大的范畴。在书中提到前几个习惯(例如“主动积极”和“以终为始”)让人先聚焦于自我成长,稳固内心,后续的习惯则引导我们通过“双赢思维”与“知己解彼”来建立信任,提升人际互动。最终,他倡导在团队中实现“统合综效”,让彼此的合作产生更多创新与效率。他的主张是,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真正的成功离不开“信任”这个基石,而通过这七个习惯可以逐步达成。
在书中这句介绍词深得我心:“这本 书最神奇的地方,就是每一次读,都有新的收获”,史蒂芬在书中谈到的不只是领导管理的方法,还包含了很多哲学跟人生的省思。最近读过其他书后,再回 头看这本,感触更深。
它提供的不是速成的成功秘籍,而是一套深层的个人成长与团队合作法则。回 顾“以终为始”的习惯思维:要发挥由内而外的影响 力,终究得从自身出发,先让自己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一切才 会水到渠成。不 论初入职场或是有经验的领导者,这本 书都能带来启发,是一本耐读的实用指南。
“由内而外就是反诸求己,从个人最基本的思维、品德、动机做起。”
6.《无限赛局》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从书中的商管观念转移到自我价值观,我们会发现终极目标不再是打 败别人,而是如何不断让自己更好、更进步、每一天醒来都充满动力前进。
《无限赛局》的作者是我很喜欢的知名讲者赛门·西奈克(Simon Sinek),他最广为人知的是“黄金圈”的概念,从为什么、如何做、做什么的三个层次,探讨为什么某些人和企业总是能够脱颖而出。这次,在他这本著作里详细说明了一个前作有稍微提过的思考架构:“无限赛局”。
无限赛局是比黄金圈最内层的“为什么”还要深层的思考,以“信念”驱动行动,跳脱传统商业竞争的你输我赢思维。这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持续进步,而不是只追求短期的成就。西奈克认为,无限思维的核心是信念,我们的目标不是击败对手,而是让 你在人生的各种赛局玩得更久与玩得更好。
书中介 绍了五个关键的无限思维,这些概念能帮助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成长,而不是被短期结果牵着走,是最 终可以创造出一个让团队更强大的环境。无限思维让我们摆脱“你输我赢”的观念,开始专注于内心真正想实现的理想。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因为它帮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待人生和工作。无限思维不是为了赢得什么,而是让我们活得更有意义。在这场人生的限时赛局中,最宝贵的货币资产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无论你是领导者还是一般上班族,这本书都能启发你如何在有限的时间 里,选择一条更有价值的路,让自己和身边的人都能走得更远、更踏实。
回 归到个人的层面,我认为人生就是一场“限时赛”,我们就是这场限时赛里的跑者,对手没有别人,而是昨天的自己。我们要用“无限的思维”去跑这场“限时赛”。
7.《我,刀枪不入》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这本 书我读了四次,它陪伴我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让我拥有更坚强的心智,养成了强大的心理韧性。
《我,刀枪不入》是大卫·哥金斯(David Goggins)的自传,记录了他从逆境中崛起的故事。他在童年遭遇家暴、贫穷和歧视,并因为抑郁症和暴饮暴食成为一名大胖子,仿佛命运发了一手“烂牌”给他。然而,他凭借坚定的意志力,改变了 自己的命运,成为美军唯一一位通过海军海豹突击队、陆军游骑兵和空军战术管制组三项精英训练的人。
此外,他还 在世界级耐力赛中屡创佳绩,并打破引体向上的金氏世界纪录。书 中不仅讲述了他在体能和心智上的成就,更重点探讨如何在极端痛苦中找到内在力量,突破身心极限,强化心理韧性。他的“40%法则”提醒人们,即使觉得 自己已经到了极限,其实还有更多潜力未被发挥,其实我们远比自己想象的更强大。
我非常推荐这本书的原因是 因为我在南科、竹科通勤的那段日子,下班后经营部落格、录制Podcast,同时还要应对工作压力和生活杂音,有几度让我很想要放弃。但这本 书正好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出现,让我明白无论环境多么困难,只要“不给自己设限”,就有突破的可能。书中的 一句话激励了我:“动机只是狗屁,驱动力才是真正推动我们 的力量。”这段话帮助我度过了斜杠人生的挑战。
这本书不仅是一个励志故事,还教你如何培养出一种坚韧的心态。哥金斯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不放弃,就有机会翻转人生。书中的内容非常实际、充满能量,适合那些想突破自我、迎接挑战的人。如果你需要一个不停在耳 边鼓勵你、推动你前进的教練,那這本书絕對適合你。
“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力成为更了不起的人。”
8.《强大内心的自我对话习惯》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我们难免都有内心小剧场,这本书教我们避 开负面的小对话,善用正面的内心声音。
当你准备一场重要的报告时,脑海 中是否曾冒出“万一我搞砸了怎么办?”或“冷静一点,我可以做到”的声音?我们每个人都在内心对话,不停与自己交流鼓勵、质疑、甚至批评的念头,这些无形的对话往往影响着我们的行动和情绪。
《强大内心的自我对话习惯》正是一本教我们如何掌控这些内心声音的书,引 导我们通过正面对话来面对生活的挑战,学会与内在声音共处,并使之成为我们的支持力量。在这本 书探讨了每个人都有 的内心小剧场,并且如何有效控制内在声音,避免让其变成消极的“小对话”,而是引导出正向、激励的力量。
作者指出,如果能善用内心对话,可以增强自信和专注力,反之则可能产生焦虑、沮丧的情绪循环。书中介 绍了如“从当下抽离”“创造时间距离”等实用技巧,帮助我们客观看待困扰、避免情绪波动。克洛斯更提出“接触大自然”“建立小仪式”等方法,藉由外在环境调整心情,扩展我们的思维,让生活更积极。
最棒的地方是这本 书提供的不只是心理技巧,而是深刻的自我理解之路。作者通过简单有效的练习,教导读者如何在压力、烦恼和低潮中自我引导,创造更正面的思维模式。书中的案例的例子都很生活化,不管是上台报告、跟家人吵架、还是工作不顺,都能找到应对方法。如果你也常被内心小剧场困擾,或是想学习更好地跟自己对话,这本 书绝对能给你不少实用的启发和建议。
“减少小对话、掌控内在声音所需要的工具,其实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9.《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扯我们后腿的,往往是 我们自己。这本 书探讨为什么我们会自我破坏,什么时候我们会陷入这种行为,以及如何停止它。
你有没有这种感觉:明明想要拥有更好的人生、建立美满的人际关系、创造更多的财富,却觉得 自己好像一直在“扯自己的后腿”?明明知道“应该”怎么做,却总是在做着“相反”的事情呢?今天要分享的这本 书,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你就是困住自己的那座山》的作者布莉安娜·魏斯特用“山”来比喻我们心中那些无法跨越的障碍,比如恐惧、焦虑、负面信念。她告诉我们,这些行为其实是潜意识里的不安和过去经历的残留在作祟,不是你有意选择的结果。
书中逐步带我们认识这些阻挠是怎么形成的,又提供实际的方法,比如情绪管理、具体行动计划,帮助你克服这些限制。它不是一味讲理论,而是提供了一些立即可行的小技巧,让你能真正开始向前迈进。无论是在工作、感情或日常生活中,这本 书都能帮助你突破自己内心的那座“山”。
这本 书就像是一个温柔但真诚的朋友,告诉你这些问题不是你无法解决,而是你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面对。读完它,你会发现 自己不再只是徘徊不前,而是有了具体的行动指南。对于正在经历人生低潮、想要突破自我的人来说,这本 书就像一盏温暖的明灯,指引着你走向更好、更强大的自己。
“恐惧不会保护你,行动才会;忧虑不会保护你,准备才会;过度思考不会保护你,理解才会。你必须征服的不是那座高山,而是你自己。”
10.《重啟人生》
为什么推荐这本书:任何遇到中年危机,或想要转换职涯跑道的人来说,这是我在这个主题读过最棒的一本 书。
“微不足道的不是我的人生,而是世俗的纷纷扰扰。”这是一句迈入中老年的人们,觉得 自己不再重要、不如以往的时候,可能会产生的感慨。年轻时候追逐的外在成就,不会跟着你一辈子。我们不会永远活力充沛和脑力旺盛,人生一定会发生某种程度的衰退。遇到时,该怎么做?
《重啟人生》由哈佛商学院教授布魯克斯所著,探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衰退議題。書中指出“奮鬥者的詛咒”現象:越是傑出的人在面對能力衰退時越痛苦。作者從科學角度介紹人類具有兩種智力:年輕時期的流體智力(邏輯推理能力)會隨年齡下降,但晶體智力(運用累積知識的能力)則會持續提升至老年。
書中不僅建議我們三個重啟人生的方法另外也鼓勵我們調整心態,停止對外在成就的執著,轉而專注於個人成長和有意義的連結,這樣即使面臨衰退也能以充滿智慧與力量的姿態活出人生下半場,實現更深層的滿足感。這本 书特别适合30-40岁的人阅读,看了肯定会有满满的收获。
作者巧妙结合真实故事与研究文献,说明如何从追求个人成就转向发挥晶体智力,延 长生命的精彩。对于感受到生理衰退、正经历职涯瓶颈,或想转换跑道的人来说,这本 书不仅提供了具体的思考框架,更带来了突破困境的希望,帮助读者找到人生下半场的新价值。
“我们必须要削去人生这块玉石中不必要的部分,直到找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