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突围
数字赋能,即墨纺织服装产业转型突围
近年来,青岛市即墨区传统纺织服装产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实现突围。从智能制造到品牌建设,从线下到线上,即墨区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升级之路。
在酷特智能智造工厂体验区,顾客只需站在大屏幕前拍照,身高、体重、胸围等数据便会立即显现。经过与设计师沟通面料、样式等细节后,7个工作日就能收到一套完全符合个人需求的西服。
从“万人同款”到“一人一款”,酷特智能的转变正是即墨区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作为全国最大的针织服装加工优质制造基地,即墨区拥有纺织服装服饰企业3800余家,年产各类服装约8亿件。然而,庞大的数量背后也暴露出大而不强、产业层次不高、多元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
智能制造:数字化转型提升竞争力
在酷特智能智造工厂的流水缝制环节,每名工人面前都配备了一台电脑。员工刷卡读取客户订单信息后,即可根据个性化需求开始缝制。每个订单都会形成一个小型数据库,相当于为每件衣服量身定制了一个“身份证”,确保每件衣服都能精准完成定制过程。
过去,传统销售模式往往导致大量库存积压。如今,每件产品的面料、款式、工艺全部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生产,真正实现了全程数据驱动、按需生产、零库存。
即发智能化纺纱工厂的智能化水平更是国内领先。走进工厂,200多台设备轰鸣运转,从原材料进场到产品入库,除了个别关键环节外,全部由机器人或吊挂完成。这种智能化改造不仅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还有效解决了招工难、提质难、成本控制难等问题。
雪达集团则通过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其自主研发的天然植物纤维、光能抗菌纤维纺织品、生物医药纺织品等众多功能性新产品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目前,即墨区已有11家企业完成各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自动生产线认定,即发集团首条年产1000吨无水染色产业化生产线投入运营,红妮制衣建设绿色无菌可视化智能工厂。
品牌建设:从贴牌代工到区域品牌
纺织工业曾是青岛的一张名片,如今“即墨童装”正在成为新的城市名片。20年前,即墨童装就已小有名气,但长期以来,许多企业以量取胜,忽略了品牌发展。近年来,即墨区加快培育童装品牌,驱动产业竞争力升级。
通过注册“即墨童装”地理标志,组织百余家童装品牌企业抱团参加高端展会,即墨区成功打响了“即墨童装”区域品牌。目前,即墨区已建立品牌项目培育库,将93家企业118个品牌纳入培育库,培育了禾雀、盛凯安琪、棉来啦等一大批童装自主品牌。
据统计,即墨区现有童装企业近3000家,年产童装近3亿件,与湖州织里、广东虎门并称为全国三大童装生产基地,先后荣获“中国童装名城”“世界级童装产业集群先行区”“最具品牌潜力产业集群”等国家级称号。
电商转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在即墨服装市场,像李静这样的电商销售商户已超过2000家。2019年,李静和丈夫从线下转战线上,经过几年努力,他们的账号已拥有80多万粉丝。
2020年,即墨区投资建设直播电商数字经济产业园,入驻墨云直播、腾讯看点、青创城、飞榴科技等直播电商机构,培育孵化网络主播,辐射带动服装市场及周边直播商户。在直播经济的助力下,“即墨童装”“即墨卫衣”凭借高性价比迅速崛起。
2023年,即墨区实现网络零售额135亿元,开展电商零售业务企业5349家,开设网店21122家,直接从业人数21989人。带货主播累计888人,直播14.2万场,直播实现零售额超23.5亿元。其中,服装鞋帽、纺织品网络零售额占全区实物一级行业累计比重高达50%。
即墨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王连玉表示,他们将发挥数字化的驱动引领作用,引导商户在经营好实体店铺的同时发展直播销售等新业态,孵化一批本地达人、店播商家,推动线下线上市场融合发展,叫响“即墨童装”“即墨卫衣”等区域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