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科普|针灸防控近视有什么优势?
近视科普|针灸防控近视有什么优势?
随着近视发病率的逐年攀升,如何有效防控近视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众多防控手段中,中医针灸以其独特的优势,为近视防控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近视防控的现代医学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国内外针对近视的防控,皆从预防或延缓近视的发生,减缓近视进展,以及改善高度近视并发症等环节入手,普遍认同的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光学对焦、药物控制、行为习惯及手术四种主要手段。
对于已经发生近视的儿童,矫治措施建议佩戴框架眼镜、使用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运用角膜塑形镜等,对于部分进展较快的儿童建议尝试联合防控达到延缓效果。以上众多方法存在的问题一是在个体治疗中效果差异很大,二是阿托品等药物具有停药反弹现象,还存在不良反应如眩光、模糊、过敏等,三是对于设备佩戴、药物浓度、复查时间及治疗周期有严格要求,因此需要更细致的关注和更长期的临床研究评估。
中医针灸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
为应对目前形势严峻的近视发病现状,中医针灸等特色适宜技术在近年的研究中为有效防控近视开辟出一条新道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也已将推广耳穴压丸等中医适宜技术作为儿童青少年防控近视的重要手段。
中医对近视的认识
中医认识近视从整体出发。古人对近视的认识最早可追溯到西晋时期载有“远视不明”“目不能远视”,故而被称为“能近怯远症”,对于近视发生的原因探究不仅基于双眼局部,更认为同机体“虚证”相关,先天缺陷、后天使用过多及脾胃受损,将导致心肝藏血不足,不能濡养灌注双目,因此近视的发生进展皆同五脏六腑相关,上述理论在近视的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中起指导作用。
针灸治疗近视的机制
针灸治疗机制多途径起效。针灸的具体作用机制尚无统一说法,不同研究团队从多靶点探索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归纳出针灸可以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缓解睫状肌痉挛;改善眼部血流状况,促进眼周血液循环;调节细胞因子水平,维持眼球功能;调节多巴胺含量,保护未受损细胞等机制,达到延缓近视发展的作用。
针灸在近视防控中的优势
针灸外治疗法可多种结合。选取眼周或四肢相应穴位单纯针刺、针刺联合中药内服、外用熏蒸、梅花针、揿针、耳穴压丸、艾灸、推拿等多种疗法,以及结合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在多项干预青少年近视的研究中取得确切疗效。综上所述,单独或联合使用针灸防控近视的优势就在于其所具有的个性化方案、部分疗法刺激小易接受、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在儿童青少年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发展阶段、低度向中度近视发展阶段、中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发展阶段都可协同使用,改善症状,调节功能,为降低近视患病率发挥祖国医学的力量。
本文原文来自上海市中医文献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