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谈玉石收藏的变迁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马未都谈玉石收藏的变迁与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国的玉石文化源远流长,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今已有近万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玉石从最初的"美石"逐渐演变为权力、地位、财富和神权的象征。从祭祀礼器到传国玉玺,从金缕玉衣到赏玩玉器,玉石文化见证了中华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早在近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的先祖就开始发现并使用玉石。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人们最初是以"美石为玉"。玉由原来仅仅是一种特别性质的石头,逐渐转化为代表权力、地位、财富、神权的象征。
在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时期,玉被认为具有通灵神奇的特性。这一时期,玉器主要用于祭祀、祈福等重要场合,以进行"天人沟通"。典型的文物包括玉猪笼、玉琮、玉璜、玉斧等。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玉龙和玉斧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自周到汉代初年,玉被看作是统治权的象征。这个时期以和氏璧的出现为标志。和氏璧制成于战国时期,后经将其制成传国玉玺,历经汉、三国、晋、唐、宋诸朝,最终不知下落。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勾勒技艺的同时,独创一面坡粗线或细阴线镂刻的琢玉技艺,这在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饰上大放异彩。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被采用,王室诸侯竞相选用和田玉,故宫珍藏的勾连纹玉灯,都是精美的和田玉。
中华玉器文明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主要产玉国,不仅开采历史悠久,而且分布地域广,蕴量丰富。古代的丝绸之路最早就是玉石之路,中国最著名的产玉地是新疆和田玉。除和田玉外,甘肃的酒泉玉,陕西的蓝田玉,河南南阳的独山玉和密县玉,辽宁的岫岩玉等,也是中国玉器的常用料。
在汉代,玉的使用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其特殊主要是因为金缕玉衣和玉蝉的使用。迄今为止我们能看到的玉衣都是汉代的,玉衣仅限于王侯,用于死后包裹尸体下葬。
玉蝉不仅如此,还有"玉握"和"玉塞九窍"的讲究,其中玉蝉是最为重要的一件,由于是放入死者口中,又称"琀蝉",有"蜕变、转世"之意,而且玉蝉的雕刻十分有特点,被称为"汉八刀"。
在唐代三品以上的官员可按官级被授予不同玉质的玉带,是官阶的象征。玉带在使用过程中,越来越追求华美,我们从唐早期和晚期的玉带就可看出这种转变。随着玉的功能性的转变,玉的自身物理特性开始被认知,同时对玉的审美也逐步形成。
从唐代开始玉逐步进入实用器阶段,同时通过构思和加工来展现玉的美。在中国的玉文化史上,唐代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玉器从虚幻的象征性器物开始进入了贴近现实生活的实用和赏玩时期。
在唐宋时期,玉饰、玉质器皿以及赏玩玉器已经出现,到了明清时期已经盛行,在乾隆时期达到了高潮。在这个阶段,玉器所呈现出来的是其天然质地的自然之美和巧思制作的工艺之美的完美结合。
这是中国玉文化的一个巅峰时刻,也是在这个时期玉开始与人更加亲近,玉不仅仅被观赏和使用,还开始被把玩,至此也就有了"人养玉,玉养人"的说法。玉的神秘色彩逐渐被淡化,玉的观赏、实用和把玩成为了玉的新的注解。
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说,中国是一个崇尚玉器的国家,中国的玉文化从七千多年前的原始社会开始一直传承至今,期间从未间断,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因此,中国也有着"玉器之国"的美称。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早形成的文化,持续的时间最久,内容也最丰富,以实物论有八千年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时期:
- 童年时期,即新石器时期,石器都是经过磨制的;
- 少年时期,即夏商周奴隶社会;
- 青年时期,即秦汉时期,变成了完全统一的一个玉文化;
- 壮年时期,即汉唐以后,玉器就走下神坛变成全民普及的一个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