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orch 深度学习实战:时间序列预测与 LSTM 模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PyTorch 深度学习实战:时间序列预测与 LSTM 模型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m0_60414444/article/details/146160709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学习如何使用PyTorch实现LSTM模型进行时间序列预测。通过一个具体的正弦波数据预测案例,详细展示了数据预处理、模型构建、训练和预测的全过程。
时间序列预测基础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点序列,广泛存在于股票价格、气象数据、传感器记录等领域。预测未来时间步的值是时间序列分析的核心任务之一。
LSTM 模型简介
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是一种特殊的循环神经网络(RNN),通过门控机制解决传统 RNN 的梯度消失问题,擅长捕捉长期依赖关系。其核心结构包括:
- 遗忘门:决定丢弃哪些信息。
- 输入门:更新细胞状态。
- 输出门:决定输出的隐藏状态。
数据预处理
时间序列预测通常需要将数据划分为滑动窗口样本。例如,用过去 7 天的数据预测第 8 天的值。
时间序列预测实战
我们将使用合成的正弦波数据,训练一个 LSTM 模型预测未来值。
实现步骤
- 生成并预处理数据。
- 定义 LSTM 模型。
- 训练模型。
- 预测并可视化结果。
代码实现
import torch
import torch.nn as n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 生成正弦波数据
def generate_sin_data(seq_length=1000):
x = np.linspace(0, 50, seq_length)
y = np.sin(x) * 0.5 + 0.5 # 归一化到 [0,1]
return y
# 数据预处理(滑动窗口)
def create_dataset(data, window_size=20):
X, Y = [], []
for i in range(len(data)-window_size):
X.append(data[i:i+window_size])
Y.append(data[i+window_size])
return np.array(X), np.array(Y)
# 参数设置
SEQ_LENGTH = 1000
WINDOW_SIZE = 20
BATCH_SIZE = 32
EPOCHS = 100
# 生成数据
data = generate_sin_data(SEQ_LENGTH)
X, Y = create_dataset(data, WINDOW_SIZE)
# 划分训练集和测试集
split = int(0.8 * len(X))
X_train, X_test = X[:split], X[split:]
Y_train, Y_test = Y[:split], Y[split:]
# 转换为PyTorch张量
X_train = torch.FloatTensor(X_train).unsqueeze(-1) # [样本数, 窗口大小, 特征数]
Y_train = torch.FloatTensor(Y_train)
X_test = torch.FloatTensor(X_test).unsqueeze(-1)
Y_test = torch.FloatTensor(Y_test)
# 定义LSTM模型
class LSTMPredictor(nn.Module):
def __init__(self, input_size=1, hidden_size=50, output_size=1):
super().__init__()
self.lstm = nn.LSTM(input_size, hidden_size, batch_first=True)
self.linear = nn.Linear(hidden_size, output_size)
def forward(self, x):
x, _ = self.lstm(x) # 输出形状: [batch, seq_len, hidden_size]
x = x[:, -1, :] # 取最后一个时间步的输出
return self.linear(x)
# 初始化模型、损失函数和优化器
model = LSTMPredictor()
criterion = nn.MSELoss()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lr=0.001)
# 训练模型
train_losses = []
for epoch in range(EPOCHS):
model.train()
optimizer.zero_grad()
outputs = model(X_train)
loss = criterion(outputs.squeeze(), Y_train)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train_losses.append(loss.item())
if (epoch+1) % 10 == 0:
print(f'Epoch [{epoch+1}/{EPOCHS}], Loss: {loss.item():.4f}')
# 预测测试集
model.eval()
with torch.no_grad():
test_pred = model(X_test).squeeze().numpy()
# 可视化结果
plt.figure(figsize=(12, 6))
plt.subplot(1,2,1)
plt.plot(train_losses)
plt.title("Training Loss Curve")
plt.xlabel("Epoch")
plt.ylabel("MSE Loss")
plt.subplot(1,2,2)
plt.plot(Y_test.numpy(), label="True Value")
plt.plot(test_pred, label="Prediction")
plt.title("Test Prediction")
plt.legend()
plt.show()
代码解析
- 数据生成:
- 使用
generate_sin_data生成包含 1000 个点的正弦波。 - 通过
create_dataset创建滑动窗口样本(用前 20 个点预测第 21 个点)。
- 模型结构:
LSTMPredictor包含一个 LSTM 层和一个全连接层。- LSTM 的
hidden_size设置为 50,可根据数据复杂度调整。
- 训练过程:
- 使用均方误差(MSE)作为损失函数。
- Adam 优化器进行参数更新。
- 训练 100 个 epoch,每 10 个 epoch 打印损失值。
- 结果可视化:
- 左图显示训练损失下降曲线。
- 右图对比测试集的真实值和预测值。
运行结果
运行代码后,你将看到:
- 训练损失从约 0.1 逐渐下降至 0.001 以下。
- 测试集的预测曲线(橙色)与真实曲线(蓝色)基本重合。
改进建议
- 增加特征维度:除了历史值,可加入温度、湿度等多维特征。
- 使用更复杂模型:如堆叠多层 LSTM 或结合 CNN。
- 调整超参数:尝试不同的
hidden_size或WINDOW_SIZE。 - 使用真实数据:替换为股票价格或电力负荷数据。
总结
本文介绍了时间序列预测的基本概念,并使用 PyTorch 实现了一个简单的 LSTM 预测模型。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学习了如何处理序列数据、构建 LSTM 模型以及进行训练和预测。
热门推荐
年糕怎么保存 年糕变硬如何回软
关税风云录:从南北战火到中美贸易波澜的历史回响
硫酸新霉素的作用功效
醋酸氯己定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
装饰材料行业色彩一致性的管理解决方案
痘痘的起因曝光!神经酰胺是最佳解决方案?挑战!30天「神经酰胺与抗痘」保养计划
自制天然去污粉的方法:马桶的黄渍、霉菌、水垢全部消失
室内绿植养护指南:打造绿色健康生活空间
胳膊剧烈疼痛竟是颈椎惹的祸,微创手术巧解压迫神经的“大山”
宋朝皇室对宗室女的婚姻有何规定?宋代婚嫁制度有何变化?
《赛马娘 热血喧闹大感谢祭!》评测 门槛十分低的轻松派对游戏
移动得更好,用侧弓步避开伤害
脸上长了痘挤了就能好?正确处理方法在这里
被AlphaGo击败的李世石,用8年重建崩塌的世界
高中数学备考攻略:必练题型盘点及高效刷题推荐
脾切除手术后可能出现的五大后遗症及预防措施
脾切除手术后的饮食护理指南
9200 万独居青年的深夜觉醒:从 “生存性孤独“ 到 “创造性独处
全球视野下的公司名称注册:步骤、注意事项与各国要求全解析
汉式婚礼:从炎黄到明末的四千年传承
盘点植物大战僵尸各大版本,你都玩过几个?
二战末期的"虎王":一场被遗忘的装甲传奇
糖尿病饮食指南:低GI水果清单与科学搭配建议
【科普帖】大家平时睡的枕头都选对了吗?——枕头应如何选择
魏纯暹新作《艺术城市》:以艺术视角探索城市发展的未来之路
地铁站装修效果图设计:塑造城市文化与现代交通的新地标
交通强国·试点先行 | 这样做让交通更加“智慧”
新能源汽车最大载重375公斤引发争议
日本学院动漫:从经典到新兴的发展历程
从 "兵仙" 到 "反贼":韩信的悲剧人生与帝王权术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