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影像:四九城的百年变迁
珍贵影像:四九城的百年变迁
北京,这座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都,见证了无数朝代的兴衰更迭。从清末的四九城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北京城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通过这些珍贵的历史影像,回顾北京城百年来的沧桑巨变。
清末时期的北京城
明清时代,老北京城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又称四九城,从地图看,北京城布局像一个凸字。
清末,天安门景象,照片中可见马车是当时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天坛祈年殿,周围的砖地上长满了野草,预示着清代统治者日趋衰落。
清末前门大街景象,远出箭楼清晰可见,街市依旧繁华。
崇文门大街商贩穿梭于街市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
颐和园十七孔桥,铜牛昂首凝眸,目光炯炯地遥望着颐和园的远山近水。
清末新开通的正阳门火车站,又称前门火车站。
婚礼中的乐队。
1907年北京巴黎汽车拉力比赛,那个时代汽车是个新鲜事物。
残破的北京城角楼,每隔一段距离都建有向外突出的敌台。
安定门,元称安贞门,此门为出兵征战得胜而归收兵之门。建国后,安定门城楼被拆除,后建成了安定门立交桥,目前是北京二环路上的一个交通节点。
东直门城楼下,一片居民区。
鼓楼为元、明、清代都城的报时中心。
剃头匠:剃头挑子,一头热。
顺天府贡院,两旁是考棚,远处是用来监考的明远楼。
东单牌楼前,运粮马车穿行而过。
清末东交民巷骆驼运输队,这里可以看到外国列强的身影。
清末古观象台,近处这位兄台席地而坐,不知弄啥了。
北京女报,此报为光绪31年11月13日(1905.12.9周六)发,第111号。
大清门,民国改为中华门,是真正的“国门”,位于天安门正南,50年代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
前门与崇文门之间的城墙。
北海大西天,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放火烧毁万佛楼,1919年,大佛殿及大圆镜智宝殿等又一次失火烧毁,至此,号称大西天的建筑群化为灰烬。
正阳门(前门)之瓮城。
瑞蚨祥。
清末八达岭长城照片(1907年拍摄)。
民国时期北京地图。
民国时期,前门大街人景象。
民国时期的华北日报。
拘碗艺人:没有金钢钻,别揽瓷器活,这行当建国后便消失了。
北海永安寺桥。
民国时期,,颐和园十孔桥,铜年依然昂首凝望。
民国时期,北京大学红楼。
正阳门及天安门远眺 1948年航拍。
新中国时期的北京城
50年代新建成的北京火车站。
50年代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
50年代西单路口,那时候还没有交通信号灯,完全靠人指挥。
60年代天桥。
60年代王府井百货大楼。
北京电报大楼(70年代拍摄)
70年末,建国门立交桥竣工通车。
七八十年代的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70年代正阳门及箭楼。
80年代,那个年代到访中国的外国人都称中国为“自行车王国”。
八十年代北京天安门。
90年代中关村名气已经响彻全国。
1990年北京亚运会。
21世纪的北京城
天安门。
天坛。
前门。
八达岭长城。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燃放的烟花。
水立方。
毛主席纪念堂原是中华门所在地。
北海永安寺桥。
颐和园。
远望国贸CBD,灯光与晚霞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一百年,说起来很长,看起来却很短,北京这片古老的土地,从来不缺乏神奇,如今早已改变百年前贫穷破败的城市面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宜居、更加富强,相信未来北京还会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让我们共同见证!
本文原文来自BTV这里是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