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述帝国的崛起与统治
亚述帝国的崛起与统治
亚述帝国是古代两河流域北部的一个重要奴隶制军事帝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千年代末。从早期亚述到新亚述时期,亚述帝国经历了多次兴衰。特别是在新亚述时期,亚述帝国通过军事征服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成为横跨亚非两大洲的军事大帝国。本文将详细介绍亚述帝国的建立过程及其统治方式。
1. 亚述帝国的建立
公元前10世纪,来自南方的阿拉米亚人停止了对亚述的进攻,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逐渐融入当地居民。此时,亚述已进入铁器时代,铁制工具和武器的使用,以及马拉战车和骑兵的推广,大大提高了其经济和军事实力。同时,国际上也不存在能与亚述抗衡的强大力量,这为亚述的重新崛起和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阿舒尔丹二世(公元前934-前912年)开始,亚述诸王连续不断地向西方、北方和西北方用兵。亚述那西尔帕二世(公元前883-前859年)曾兵抵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将领土扩张到幼发拉底河上游的卡尔赫美什附近,进至腓尼基海岸。他还给北方的乌拉尔图以沉重打击,东面则打败了米底部落,奠定了后来亚述帝国的基础。
其后继者沙尔马纳塞尔三世(公元前858-前824年)继续向西扩张,直指叙利亚方向,占领了卡尔赫美什,但遭遇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以大马士革和以色列为首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腓尼基和西里西亚等地的十多个小国组成反亚述同盟,进行了长期斗争。到公元前8世纪初,北部的乌拉尔图又强大起来,与新组成的北叙利亚同盟联合攻击亚述,迫使亚述失去叙利亚和小亚细亚的许多地方。
公元前746-前745年,亚述再次爆发人民起义,国王阿淑尔尼拉列五世(公元前754-前746年)在动乱中死去,卡拉赫总督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公元前745-前727年)登上王位,使一度衰弱的亚述转向强盛,开始了亚述帝国的新时代。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巩固国内统治的同时开始了新的对外扩张。他首先击败阿拉米亚人,进军到达西帕尔,征服了巴比伦尼亚的尼普尔一带,将其划为一个新省区。公元前744年,他又发动了对东方和东南方的进攻,占领了米底人的一些地区,并向南达埃兰的北部边境。公元前743年,他又集中兵力,发起了第一次大规模的西征,于公元前740年攻克阿巴德城,不久,征服了北叙利亚等地。到公元前738年,包括以色列和大马士革在内的叙利亚、巴勒斯坦诸国都向亚述称臣纳贡。
公元前737年,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回师东向征伐米底地区的马纳,并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省区;而后,于公元前735年,率军突入乌拉尔图本土,围攻其都城吐施帕,久攻不克,在城外刻石立碑而还。乌拉尔图从此衰弱下去,在两河流域北部和叙利亚北部,再也无力与亚述争衡了。
正当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在东方和北方用兵之时,以色列和大马士革再次结盟反抗亚述。公元前734-前732年,他亲率大军第二次西征,使以色列归附,同盟诸国被翦除,灭掉大马士革,征服了整个南叙利亚。此时,巴比伦王国发生动乱,公元前731-前729年他又率军南下干涉巴比伦内政,于公元前729年被巴比伦祭司迎入城内,兼任巴比伦王和祭司长。整个两河流域南部直至波斯湾并入亚述版图。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的后继者们继续扩张事业。萨尔贡二世(公元前722-前705年)于公元前722年攻下撒玛利亚,灭亡了以色列国;公元前714年大举进攻乌拉尔图,攻占了乌拉尔图最神圣的城市穆萨西尔,使其受到毁灭性的重创。阿萨尔哈东(公元前680-前669年)登位后,全力以赴地实现征服埃及的庞大计划。公元前677年,占领埃及的盟国西顿;公元前671年占领孟斐斯,征服了埃及。亚述巴尼拔(公元前668-前631年)是亚述帝国时期最后一个伟大的君主,他于公元前639年占领了苏撒,灭亡了埃兰。最终建立了东起伊朗高原西部,西临地中海及至埃及,北达亚美尼亚,南到波斯湾,以两河流域为中心,地跨亚、非两大洲的亚述奴隶制军事大帝国。
2. 亚述帝国的统治
亚述帝国实行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统治。其发达的官僚机构和较完备的行政制度,在提格拉特帕提沙尔三世统治时,便基本确立下来了。他不仅是一位有作为的军事家,还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他在进行征伐扩张的同时,在军事、行政及对被征服地区居民的政策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在军事方面,他实行募兵制,建立了一支由国王直接掌握的常备军。军队装备由国家提供。军队包括中央直属兵团和地方兵团。后者除戍守地方外,可供出征时调用。军队兵员以亚述人为主,也在认为可靠的被征服地区居民中征集,但只能充任步兵,或辎重兵、工兵中的杂役。此时还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新兵种——工兵。经过改革,亚述建立了兵种齐全、装备精良、极富战斗力的强大军队。是为亚述军事奴隶制帝国的重要支柱。
在行政方面,他将原由总督掌管的大区划为较小的行省,由他任命的省区长官负责治理。到公元前738年,帝国内这种行省达80个。省区长官有收取赋税、贮存军需品及组织居民履行国家义务等职能,无权免除居民赋税和义务。行省的政务,由国王另外任命的委任官治理,以此加强国王的集权统治。为加强对各级官吏的监督,他规定亚述人可以直接上书给国王。此外,他还搞过国家人口普查,建立了以驿站传递消息的情报网,以便随时掌握各地的军政动态。通过行政改革,加强了中央和国王的权力。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统治时期,从根本上改变了帝国对俘虏和被征服地区居民的政策。过去,亚述统治者对被征服者实行极其残酷的大屠杀,只将少量的战俘留作奴隶。自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来,虽也屠杀被征服者,但更多的是将其进行强制性的迁徙。这种迁徙往往是以一个或几个家族为单位,携带妻子儿女及一部分家什,分小股迁离故土。新住地的居民由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的人们组成,以防止他们组织起来反抗亚述统治者。这种迁徙和混居的政策,一直延续到亚述帝国的灭亡。被迁徙的居民,被视为国家或贵族奴隶主的奴隶。他们可以分得一块土地,从事农业或畜牧业,但要将大部分产品交给主人。其人身及财产亦属主人。奴隶主可将他们和土地一起出卖,但不拆散他们的家庭。这种有一定特色的奴隶制剥削方式,较之先前无疑是一大进步。
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以后的几代君主,继续执行他的统治政策,并且非常注意国家管理机构的完善和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亚述国王依靠军事贵族和祭司集团的支持进行统治。军队是亚述帝国的支柱,不断地征讨和掠夺,既可玄耀帝国雄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依托。而专制君主要想最大限度地将权力集中在自己的手中,就要借助宗教使其神圣化。国王以国家主神亚述神的代理人的身份进行统治,并担任最高祭司长,亲自主持宗教仪式。群臣拜见国王,必须跪拜在他的脚下,吻其面前的土地或他的脚。国王在进行大规模的征伐之前,或任命重要官吏时,要到祭司们那里去征询诸神的意旨。这一方面使国王的行动蒙上一层神的光环,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祭司集团对国家政策所起的重要作用。
为了适应军事征服的需要和管理领土辽阔的大帝国,亚述建立了一套庞大,发达的官僚机构。国王的宫廷是全国的指挥中心,国家最重要的官吏也经常留驻在宫廷里。从保存下来的阿萨尔哈东时期的官吏表中可以看出,当时各种官职达150个。并设有专门的军事机关和财政机关。
加强对被征地区居民的统治,也是亚述国家统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被征服地区,采取区别对待的政策。对于亚述本土附近的小亚细亚、叙利利北部及米底的一些地方,将其直接并入亚述区域划为行省,由国王委派官吏进行管理。对远离亚述本土的地区,如叙利亚南部、腓尼基、巴勒斯坦、阿拉伯北部、埃兰、埃及等地,则保留原有的国王和政权,但要向亚述纳贡服役,而对埃及等地区则派有监督。对两河流域南部的一些大的、古老的城市如巴比伦、尼普尔、西帕尔等,采取联盟的统治方式,允许它们保留原有的自治权和法律制度,并有免缴赋税和免服徭役的特权。这种特权,始于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到其子沙尔马纳塞尔五世(公元前726-前722年)时,为打击经济力量过于强大的贵族奴隶主和祭司、商人等阶层,而被取消。萨尔贡二世及阿萨尔哈东当政时代,又将其恢复。
亚述帝国以军事征服为动力,以宗教神权的力量为精神支柱,凭借着庞大复杂的官僚机构,建立了以国王为核心的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