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中年危机: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告别中年危机: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位健康管理
“我总是有‘项目’。大计划。生酮饮食坚持了6周,力量训练做了3个月,冷水淋浴……老实说,我没坚持多久,真是冷得受不了。”这是Chris Davidson在40岁后的健康管理尝试。他发现,这种短期行为在20和30岁的人身上或许没问题,但对40岁以上的人来说,身体开始与你争论,时间也在流逝。许多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有效,因此,他提出了“最低有效剂量”(Minimum Effective Dose, M.E.D.)的概念。
最低有效剂量:持续投入胜过短期高强度
最低有效剂量意味着做足够的事情来改善你的健康、健身和身体形态,但不要过度追求,因为那样是不可持续的。对于40岁以上的人来说,每周坚持这个M.E.D.要比高强度的训练持续6周但又痛苦不堪、最终放弃几个月要好得多。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做:
- 每周2次锻炼持续52周(104次锻炼)
比起 - 每周5次锻炼持续6周,每年3次(90次锻炼)
要更有效。
同样地,
- 每周平均减重1磅(约0.5公斤),持续52周(总共减重52磅/约26公斤)
比起 - 每周减重3磅,持续4周(减重12磅),然后因为放弃而反弹(增加12磅,总体没有减重)要更好。
你的锻炼最低有效剂量
每周总共2小时的力量训练和短时间的有氧运动。你可以随意安排,比如2次1小时的锻炼,或6次20分钟的锻炼,只要确保完成2小时的渐进式超负荷力量训练,并在最后加入5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这将会:
- 增强力量和肌肉
- 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 帮助燃烧体脂
- 在几个月内改善你的身体形态
最重要的是,你可以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中轻松安排这些锻炼。如果你能做到以下几点,你的身体形态将会进一步改善:
健康饮食与脂肪减少的最低有效剂量
80%注重健康,20%享受美食。尽管40岁后仍然可以减肥,但由于年龄增长和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久坐,我们的新陈代谢不再像20多岁时那么快。因此,以前我们可以肆意享受的饮食,现在可能会迅速反噬。与其采取短期、痛苦的方法去“节食”,不如通过最低有效剂量的饮食努力来减少体脂并保持苗条。比如大部分时间(例如星期一到星期五)控制热量摄入,多吃健康食物,也就是:
- 高蛋白早餐(如鸡蛋、酸奶等)
- 高蛋白午餐(如肉类/鱼类沙拉)
- 餐间尽量少吃零食
- 适当感到饥饿
- 正常且控制份量的晚餐
这样,你仍然可以在20%的时间里享受美食,比如家庭聚餐、外卖、啤酒和葡萄酒等。你将能够减轻体重,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关系,并在未来几十年内控制体重。
提升能量、降低压力、恢复活力的最低有效剂量
增加步行,平衡荷尔蒙,提高睡眠质量。我遇到的那些充满活力、年轻心态、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的人都有一些共同点:
- 他们意识到需要管理压力
- 他们优先考虑睡眠
- 他们理解随着年龄增长荷尔蒙平衡的重要性
这些因素都是相互关联的。睡眠有助于管理压力和调节睾酮/雌激素水平;减少压力有助于改善睡眠并保持低皮质醇水平,而这又调节睾酮/雌激素水平;保持高睾酮(男性)和雌激素(女性)水平有助于提升情绪、能量水平、性欲和新陈代谢。那么,我们该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呢?两条简单的习惯:
- 每周尽可能多地步行,无论是周末远足还是本地跑腿。这可以减少压力、帮助睡眠、增强耐力、燃烧卡路里并提升心情。
- 优先保证睡眠,确保在需要起床前8小时上床睡觉,并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饮酒和吃重餐。通过增加睡眠时间带来的心理和身体恢复,将会改变你的生活和身体形态。
小而频繁>大而偶尔这听起来似乎过于简单,对吧?但问问自己:我上一次连续几个月坚持适度锻炼、合理饮食并保证良好睡眠是什么时候?如果你跟大多数40岁以上的人一样,那可能已经很久没有做到这些简单的事情了。我们很容易被那些承诺丰厚回报、高维护成本的方法所吸引,但最终往往难以长期坚持下去。因此,确保你的锻炼、饮食和生活习惯达到最低有效剂量。稳扎稳打才是胜利之道。如果你能够每周以可持续的方式不断推动自己向前发展,你就能看起来和感觉比同龄人好得多
以下为我个人的体会
我同样在2019-2021年期间,坚持16/8断食,生酮饮食,OMAD等多种方法。但是一辈子的坚持,的确难以做到,体重在2023年-2024年持续反弹。特别是在工作繁忙的情况下,身体疲惫,没有精力去运动。长期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所以,能够保持健康的重点:
- 管理工作压力。
- 主动管理睡眠,至少保证7个半小时的睡眠。
- 关注饮食健康,多吃好的脂肪、蛋白质和富含纤维的蔬菜
- 坚持轻断食
- 增加力量训练,维持身体的肌肉水平。增加荷尔蒙分泌(男-男性荷尔蒙,女-女性荷尔蒙)。
未来道路且长,如何将这种认识嵌入到每天的生活当中是比较大的挑战!
中年心理健康:从危机到机遇
从实实在在的柴米油盐,到日复一日面对现实的无力感,关于“中年危机”的话题,似乎总能精准戳中一部分人的痛点。但对于中年一代来说,由此衍生出来的迷惘与焦虑,是否真的有必要?
中年危机,或许比中年更早到来
在当代人的普遍共识中,年轻人朝气蓬勃、未来无限,不会有时间飞逝的不安全感;而老年人却在人生接近尾声时,积累了丰富人生经验、收获更多满足感。只有夹在中间的中年人,似乎成了最“不幸福”的一个群体。在很多新闻报道中,被放大的“35岁”,总与被限制、被“优化”的职业焦虑相挂钩,也由此给大家留下了“中年危机=缺钱+缺精力”的误会印象。
“中年危机”也许是时代变迁的投射
其实“中年危机”的早期产生,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名词。1965年,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艾略特·雅克在他的论文《死亡与中年危机》中第一次提出了“中年危机”这个概念,将其定义为:人到中年,会进入剧烈变化或快速过渡的时期,同时会面临“创造力”的危机。这意味着,雅克将“中年危机”的定义,实际上只局限于“人的认知和创作开始发生转变”这个特殊时期。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则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的顺利通过是导致健康和下一阶段顺利发展的基础。比如青春期(12~18岁)需要解决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而成年期(40~65岁)主要解决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也就是说,在顺利度过(青春期)自我同一性时期后,成年人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还要承担社会工作,这是一个人对下一代的关心最旺盛的时期,也是人们面对自我成长最焦虑的时期。伴随着时代转轮的不断加速,技术更迭一代快过一代,在面对“不确定外部环境的焦虑”与“自我成长的焦虑”的外忧内患下,“中年危机”更像是时代变迁的投射——每隔几十年,社会各方面政策、经济形势以及核心技术,都会发生一次剧烈变动。而在这震荡中,恰好有人成为中年。
找回自己的节奏,别让理想化心理预期拖垮你
心理专家认为,处在这一时期的中年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也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创伤和挫败,但这或许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危机”这个词的使用未免过于严重,它片面夸大了该阶段的生命难度。客观来看,中年人社会阶层基本固化,生活也趋于稳定。有人在中年期感到焦虑、迷茫时,其实就如同大多数人都会经历青春期的情绪波动一样,是一个正常成年人都会经历的自然过程,而不是危机。纵观整个人生,我们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尚且无法掌控,而对那些正处于备受事业瓶颈、教育赡养等诸多问题困扰的中年人,心理专家建议大家要学会避免将自己的心理预期定得过高,别让不切实际的梦想,打乱你正常的生活节奏。否则迎接你的,只会是预期与现实产生的巨大落差,以及越来越多的痛苦。
打破中年危机,走上坡路的三个建议
虽说中年期本身并不是一种危机,绝大多数人也都可以平稳度过。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年”确实是一个客观条件发生改变后会充满风险和压力的阶段,如若处理不好,的确也很容易导致职场焦虑叠加失业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做哪些认知上的调整和行动上的改变,以此打破“中年危机”,安稳走过人生第二个“青春期”呢?心理专家为您准备了3个走上坡路的方式——
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经历过一段职场新人的动荡期后,大多数人进入中年后,越来越习惯待在自己的舒适区,在斗志被逐渐消磨的过程中,也渐渐变成了温水煮青蛙的性格。若要是长期缺乏充电和学习,除了在体力和智力上都稍逊于年轻人外,还容易逐渐显露出轻易否定自己的消极心态。绝大多数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始终保持主动学习的态度,接触新事物、学习新技能,并让自己始终保持一颗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对生活的热情,让自己有机会体验新的角色和技能,留给自己更多的可能性。
筛选自己优质人脉圈:现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很多人在35岁前后,经历了人生重大转机、变得更加优秀,使他们敢于突破自己的局限,并积极向上认识更优秀的人。好的人脉圈不仅给予了他们更多精神力量,更反哺了他们的创造能力,使得他们可以坦然面对处于这个阶段生理上的自然发展规律。
学会接纳自己:人到中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人们迎来了人生最智慧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学会了对不同价值观的海纳包容,同时也学会接纳自己,真诚对待自己,在一次次突破中获得新生。
中年健康管理:从身体到心理的全方位指南
中年生活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压力,如何保持身心健康成为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通过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心理调适、定期体检和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地应对中年的种种考验。你有哪些独特的健康管理方法呢?快来分享一下吧!
身体健康管理
适度运动:每周进行2小时的力量训练和短时间的有氧运动。可以安排为2次1小时的锻炼,或6次20分钟的锻炼。确保完成2小时的渐进式超负荷力量训练,并在最后加入5分钟的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
健康饮食:80%的时间注重健康饮食,20%的时间享受美食。控制热量摄入,多吃高蛋白食物和富含纤维的蔬菜,减少零食摄入。
定期体检:关注脑卒中等疾病的风险,定期进行体检。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点,中年人由于生活压力大、工作不规律等因素,脑卒中风险显著增加。
心理健康管理
保持好奇心:持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保持对生活的热情。
优质人脉圈:与积极向上的人交往,建立优质的人脉圈。
接纳自己:学会接纳自己,真诚对待自己,在一次次突破中获得新生。
管理压力:增加步行,平衡荷尔蒙,提高睡眠质量。每周尽可能多地步行,优先保证睡眠,确保在需要起床前8小时上床睡觉,并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饮酒和吃重餐。
实用建议
持续性胜过强度:避免短期高强度的训练,选择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
平衡工作与生活: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关注心理健康:定期进行心理调适,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建立健康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健康饮食等。
中年生活虽然充满挑战,但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我们可以保持身心健康,享受生活的美好。记住,持续的小步前进,胜过偶尔的大步跳跃。从今天开始,为自己的健康投资,迎接更加精彩的后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