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阳炮龙节和柳州龙王出游:广西春节民俗大揭秘
宾阳炮龙节和柳州龙王出游:广西春节民俗大揭秘
广西的春节,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盛宴。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壮、汉、瑶、苗等多民族文化交融,孕育出独特的春节民俗。其中,宾阳炮龙节和柳州龙王出游,无疑是这场盛宴中最耀眼的两颗明珠。
宾阳炮龙节:东方狂欢节的壮丽篇章
宾阳炮龙节,被誉为“东方狂欢节”,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相传,宋仁宗皇祐年间,狄青将军率大军征剿侬智高,为迷惑对手,狄青下令在宾州城内大办酒席宴客,并令士兵扎龙起舞,百姓家家户户鞭炮齐鸣。当夜,狄青率精兵突袭昆仑关,大败叛军。此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一,宾阳城内外都舞炮龙以求喜庆。
2024年的炮龙节,于2月12日至20日(农历正月初三至正月十一)盛大举行,为期9天的节庆活动精彩纷呈。正月十一当晚,118条炮龙激情起舞,上演百龙舞宾州的壮观场面,与数十万市民尽情狂欢。
炮龙节期间,宾阳县推出各类文化活动,包括体育庙会、书画摄影展、非遗市集、民俗舞台剧、星空光影艺术节等。其中,2月17日(正月初八)首次推出的炮龙音乐节,邀请区内知名乐队倾情献唱,将节日氛围推向高潮。2月19日(正月初十)晚的开幕式晚会,更是让人大饱眼福。2月20日(正月十一)18:58,百龙共舞的壮观景象正式上演,让八方宾客尽情感受到宾阳人民的豪放与热情。
宾阳炮龙节不仅是壮汉民族文化交融的结晶,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获得“中国最佳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庆”荣誉称号。炮龙文化已走出国门,到过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地交流表演,成为宾阳最靓丽的文化名片。
柳州龙王出游:八龙现江的传奇再现
柳州,古称“龙城”,这一美誉源于南朝梁大同年间八龙戏于柳江的传说。唐朝时,柳州正式命名为“龙城郡”。柳州龙王出游,就是在这一传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要民俗活动,被列入第八批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柳江西路柳江铁桥底,一面长达50.25米的《八龙现江》浮雕巍然矗立。浮雕中间是一颗可转动的龙珠,左右两边各有四条色彩鲜丽、神态各异的神龙。这些龙有的在戏珠,有的在吐水,栩栩如生。浮雕设计巧妙地融入了《山海经》中的神兽元素,如龙鱼、虎蛟,并将柳州的地标性山景——鹅山、马鹿山、鱼峰山等巧妙嵌入画面中。
据浮雕总负责人覃艳春介绍,八条龙的造型各具特色:“有专门拿胡须的,有吐水的,有对珠子戏珠的。”浮雕上方的二楼,还设有非遗文创馆,展示柳州丰富的非遗文化。元宵节当天,柳江河龙王会在城区巡游,最后归位到八龙现江图的中间,象征着龙王保佑柳州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多彩民俗,共庆佳节
除了宾阳炮龙节和柳州龙王出游,广西各地在春节期间还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广西民族博物馆推出“龙行龘龘贺新岁,八桂共聚民族情”新春活动,通过民乐展演、非遗展示、亲子研学等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西自然博物馆则推出“龙满天下·龙年说龙”图文展览和有奖问答活动,深受观众欢迎。南宁博物馆开展“龙”主题非遗系列手工活动,让观众体验蜡染、糖画、剪纸、棕编等传统技艺。这些活动不仅满足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让历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广西的春节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凝聚着广西各族人民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在这个喜庆的节日里,广西人民用最热烈的方式,表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无论是宾阳炮龙节的激情狂欢,还是柳州龙王出游的庄重仪式,都彰显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